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3963查看
  • 16回复

世界上最先进的CVT无级变速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8-2012 10: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201110460581.3一种分流式CVT无级变速机构及其扭矩传递方法  
世界上最先进的CVT无级变速器。具体介绍可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查到。
如有厂家觉得有前途的可以跟我联系洽谈业务。
联系方式:QQ:64498042,申请好友标注厂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4-8-2012 08: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知道个屁,这个是革命性的发明,将改变高端自动变速器的世界格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8-2012 19: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gonestone 发表于 4-8-2012 08:35
你知道个屁,这个是革命性的发明,将改变高端自动变速器的世界格局。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3-6-2015 11:30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4-8-2012 22: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革命性的發明"? 做過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再說,比較有把握些吧? 至少,檢索一下1990年以來所公開過的理論及實踐成果, 恐怕有必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7-8-2012 08: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顶一下。有高手看懂我的发明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3-6-2015 11:30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7-8-2012 12: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下不是高手,但也看明白了您的设计.如果(9/11)及(10/12)两对齿轮的速比选择适当,可以实现一种"具有两个同向非零有限值的零分流速比"的功率分流传动系.若使该两个零分流速比的比值不要太大,则在那两个速比界定的区间内可以获得较高的传动效率.但其高效调速范围也会相应变窄了.
    这类传动系的功率分流特性,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人充分论证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3-6-2015 11:30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7-8-2012 12: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下不是高手,但也看明白了您的设计.如果(9/11)及(10/12)两对齿轮的速比选择适当,可以实现一种"具有两个同向非零有限值的零分流速比"的功率分流传动系.若使该两个零分流速比的比值不要太大,则在那两个速比界定的区间内可以获得较高的传动效率.但其高效调速范围也会相应变窄了.
    这类传动系的功率分流特性,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人充分论证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3-6-2015 11:30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7-8-2012 19: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一说太过了。有同好,互相交流是”不亦乐乎”的美事。只是很抱歉,我从没用过QQ,现在也还没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3-6-2015 11:30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1-8-2012 00: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很钦佩您不耻下问的求索精神! 提供点看法供您参考。
    现有的功分传动系,常见的都是只有一个有限值零分流速比的;即(0,I)型(或称分矩汇速型);及 (I,∞)型(或称分速汇矩型) 两类,因为其结构都较简单,只需要一个行星棑就能做到了。具有两个同向非零有限值零分流速比的功分传动系,(Ix,Iy)型,有人提出过,但未在业界引起反应。若以同样的调速跨度比较,后者在其两个分流速比界定的速比区间内,其无级变速器传送的功率份额更小,因此可以有较前两者更高的效率。但其轮系却至少需要两个行星棑。
    无论用哪种类型的功分传动系,都不可能逃避一个规律:但凡要减小无级变速器传送的功率份额,则高效调速范围一定相应地变窄。这就是几十年来,试图将功分传动系用于车辆传动未能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不过,也好在至今存在这个攻不破的难题,每年几大重点院校机械系的好些博士硕士生才有有文章可做。
    您的问题提的似乎不太正确。如果只是要放大扭矩,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串多一级减速器好了。我理解您是想说您的发明可以通过功率分流,增大无级变速器的功率容量吧?
    在一定范围内一定可能,但不可能在足够宽的调速范围内都取得期待的效果。因此,我对您的发明前景,看法并不乐观。建议您中止申请为好,以免花费更多的资金和精力。
    其实,功分传动系内功率流份额的分配,只与工作速比及零分流速比的分布有关,而和其它因素基本无关。您用两组差动轮系构成的,只有一个有限值零分流速比的功分传动系,效果和只用一个行星棑的这类传动系没什么明显差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3-6-2015 11:30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0-8-2012 15: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
    对不起! 前天读图匆忙, 疏忽了。今天再看了下您的专利申请附图, 才发现您的设计还不是具有两个同向有限值零分流速比的功分传动系, 而是只有一个非零有限值零分流速比的功分传动系, 即(0,Ix)型传动系; 也有人称之为“分矩汇速式”的功分传动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10-8-2012 19: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nestone 于 10-8-2012 19:37 编辑
    散兵甲 发表于 10-8-2012 15:26
    更正!
    对不起! 前天读图匆忙, 疏忽了。今天再看了下您的专利申请附图, 才发现您的设计还不是具有两个同向有 ...


    哪个更先进或者说更适合汽车变速器呢?你看我的发明在高扭矩汽车变速器领域有前途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11-8-2012 10: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nestone 于 11-8-2012 10:27 编辑

    非也,一个行星差速器就能形成相同的功能,但是我的这种方式能放大的扭矩更多。调速比更宽泛,设计更灵活。奇瑞申报的用行星排做的分流式CVT变速器能放大的扭矩只有3不到。而我的这个能放大4,5倍。而且克服了CVT钢带起步状态打滑的缺陷。你不妨演算下我这个变速器的变速比与钢带的受力比。等你演算完了也就能真正了解我这个机构的绝妙之处了。我也是演算过这个机构的速比和放大比之后觉得有发展前景才去申报专利的。我的这个分流方式是一组行星差速器分流所不能比拟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5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11-8-2012 10: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散兵甲 发表于 11-8-2012 00:22
    楼主:
    很钦佩您不耻下问的求索精神! 提供点看法供您参考。
    现有的功分传动系,常见的都是只有一个有限值零 ...

    钢带所能承载的扭矩是有限的。分流就是为了让流向钢带的部分减少。从而达到用相同钢带做出来的变速器能承受更高的扭矩。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5-9-2012 19: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啊!你的技术我大概懂了,但是你想到没有它的体积.质量和造价了么?确实是好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11-9-2012 14: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顶一下。做变速器的都来了解讨论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3-11-2025 12:41 , Processed in 0.703291 second(s), 5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