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407查看
  • 0回复

摩托车发动机能量损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2012 21: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摩托车发动机是使用汽油燃料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即将汽油经燃烧由化学能变成热能,最后转变为机械能。在整个能量转换传递过程中只有20~25%能量用于做功,其余能量均以各种不同方式流失。动力提升、能耗降低是内燃机研究永久的课题,能量的流失是研究的重点。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发动机的各种能量损失。

我们知道,混合气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热,同时压力也大幅度上升。那么气体在各个工作循环中对活塞所做的功(即指示功)是否能全部地由发动机的曲轴输出变为有用功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发动机在进、排气、燃烧时间、运动机件的摩擦(主要是活塞环与汽缸壁的摩擦)、润滑油黏度等方面都要消耗一部分功。发动机燃烧的热能没有全部转化为有用功,只有少部分热量参与推动活塞、带动曲轴旋转,其中一部分以排气方式排到大气中去了,这一部分能量损失叫做排气损失,排气损失约占总能量的40%左右。一般都把进排气损失叫做泵气损失。通常情况下,当活塞到达下止点之前,排气门必须提前打开,如果排气门不提前开启,缸内废气压力仍能推动活塞下行。由于排气门提前打开,使发动机损失了一部分能量,这部分损失和泵气损失加在一起叫做换气损失。
     下一个能量损失是冷却损失。燃料燃烧之后,一部分热量传递给了机油。金属零件温度过高将产生一系列问题,机油温度过高将降低机油的润滑能力。为此必须对上述部分进行冷却,这就需要布置冷却风扇、散热器和机油冷却器,利用上述冷却装置冷却发动机,并最终把热能散发到大气中去。一般情况下,冷却损失约占总能量的20%左右。
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若活塞在上止点时,混合气能瞬间地充分燃烧是最理想不过的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实际燃烧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这将使燃烧过程产生较大的损失,这部分损失叫做时间损失。时间损失包括以下两大部分。其一是由于提前点火使一部分燃料燃烧,这部分能量不但不能推动活塞运动,反而阻碍活塞上行;其二是上止点之后的燃烧,由于燃料不能在上止点瞬间地燃烧,所以燃烧产生的压力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燃烧热能。研究表明,通过改进燃烧室形状和配气相位,能降低上述各项能量损失,提高功率并降低燃料消耗。遗憾的是这些措施效果极其有限。汽油所具有的能量减去以上各项损失就是人们常说的指示热效率。
以上这些损失,都是在发动机燃烧室产生的。在实际的发动机上,由于各种摩擦损失,将使实际输出的功率进一步减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活塞环与汽缸壁间的摩擦。活塞环是依靠本身的弹力与汽缸壁保持密封作用的。因此,在环的外圆和安装圈内壁之间存在着摩擦阻力,即当活塞环产生变形时,活塞环外圆必然要移动,因而存在着阻碍移动的摩擦,于是就增大了活塞环变形所需要的负荷,这种摩擦损失与活塞环的弹力、环的厚度和环的根数成正比。在某种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摩擦损失占总摩擦损失的75%。短行程、少活塞环发动机在这方面有明显的改善。为了降低活塞环与汽缸之间的摩擦损失,有的摩托车发动机的活塞环厚度已经减薄到0.8mm,在保证活塞环密封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环的弹性。随着工艺水平和设计制造质量的不断提高,活塞环的数量正在减少,少数高性能发动机有采用一道活塞环的。
     各轴承和曲轴的滑动摩擦损失 。曲轴驱动配气机构和各种辅机(如机油泵、水泵、风扇)产生的动力损失等。
     润滑油黏度及黏温特性带来的摩擦损失。提高润滑油黏度可以增加润滑油膜厚度,即增加其承受栽荷的能力,增加润滑的可靠性。但是,同时会增加摩擦的损失,因为发动机内摩擦机件的摩擦面积很大,一般都在0.5m2以上。在这些面上盖满一层润滑油,当机件运动速度很快时,即使润滑油的黏度稍有增加,摩擦功的损失便增大很多,使发动机可利用的功率相应减少,燃料消耗增多。再加上部分摩托车用户为了减轻发动机的运动噪声,有意使用高黏度的润滑油。由于油的黏度大,机件间的摩擦阻力增大,这样不但增大机件的磨损,而且燃料燃烧后发出的热能,就要多消耗一些变为摩擦功,以克服增加了的摩擦力,因而也就降低了发动机的有效功率。据试验证明,使用SAE-20W50润滑油比使用SAE-10W30润滑油消耗的功要高约10%。不仅如此,黏度大的润滑油,其冷却作用相对差一些。这是因为黏度大的润滑油循环速度慢,其冷却散热效果自然就差。
     这些摩擦损失统称为机械损失,机械损失约占汽油总能量的5%~8%左右。机械损失是在发动机不燃烧的条件下,用测功机拖动发动机达到标定转速时,在动力输出端或曲轴端测量得到的功率。这个功率是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克服机械摩擦阻力损耗掉的,因此叫做机械损失功率。
上面讲到的各项损失,是指曲轴输出端之前的能量损失。此后由于初级减速机构或变速器的传动损失,将产生更多的能量损失,尤其是变速器机构。一般来说骑式摩托车发动机采用齿轮传动方式,其传动效率为0.92,而踏板式摩托车装用齿形皮带的传动效率只有0.70~0.76。传动效率越低,摩擦损失越大,反之,则摩擦损失越小。经过这么多的能量和传动损失,发动机最后剩余的动力才是驱动车辆后轮的动力。
     上述理论为我们开发低能耗摩托车提供了两条思路,一是提高燃烧效率;一是提升传动效率。燃烧效率的提高依赖先进的配气机构,依赖准确的点火系统;而传动效率的提高更多的依赖先进的制造设备和工艺。改善无止尽,今后的发动机研发我们应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此,以便尽可能地降低产品能耗,在这能源紧缺的时代,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之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4-2025 0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帖子如下:

摩托车发动机在能量转换传递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能量损失。混合气燃烧产生的热能并不能全部转化为有用功,其中部分能量在进排气、燃烧时间、运动机件的摩擦以及润滑油黏度等方面消耗。为了提升动力并降低能耗,需深入研究这些能量损失机制,优化发动机设计。例如,改进燃烧系统以提高燃烧效率,优化活塞环与汽缸壁的摩擦性能,选择适合的润滑油以降低黏度带来的能量损失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发动机效率,实现更出色的性能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4-2025 0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帖子:

关于摩托车发动机能量损失的分析,这是一个深入且重要的议题。摩托车发动机在将汽油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中,确实存在能量损失。除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外,还有因进排气、燃烧时间、运动机件的摩擦以及润滑油黏度等因素导致的能量损失。这些损失包括燃烧不完全、传热损失、机械摩擦损失等。目前,发动机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效率大约在20%~25%之间。为了提高发动机效率,减少能量损失,我们需要持续优化发动机设计,如改善燃烧系统、减少摩擦损失、优化进排气系统等。未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发动机的能量损失将会进一步降低,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5-8-2025 04:32 , Processed in 0.363954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