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067查看
  • 1回复

情感设计在小型汽车的内饰应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0-7-2013 11: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转自中国知网 汽车设计学术期刊】

  小型汽车主要指排量小的车型,以欧洲标准来说,小型汽车是A0,A00级小车。近年来,一方面随着能源匮乏、环境污染问题加剧,城市车辆拥堵,汽车使用成本增大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另一方面,为建立节约型社会,需要油耗低、使用方便的小型汽车,这都使得小型汽车在我国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汽车内饰的要求从原来对功能和舒适性的追求转向了对汽车内饰的情感诉求,汽车在消费者心中渐渐从交通工具提升为个人生活方式的体现。情感化设计在内饰设计中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其主要目的是在实现产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功能之外的情感体验,包括人的感观,行为,反思等方面的体验。而如何能借助情感化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引导小型汽车内饰设计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讨论命题。

  根据经典的工业设计理论,可将人对产品的感知分为视觉体验、触觉体验、听觉体验、嗅觉体验、整体环境体验以及产品功能体验。在汽车内饰造型设计中,材质,色彩和造型这些设计要素主要与人对产品的视觉体验,触觉体验和整体环境体验相关。

  一、色彩

  内饰设计中的色彩是整个汽车内饰造型设计中的重要一环。这是因为色彩主要和用户视觉体验相关,色彩是汽车内饰带给人的第一视觉印象,不同色彩组合可以带给消费者不同的心理感受。可以说,汽车内饰中的色彩应用传达了汽车目标用户的特质,反映出目标用户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小型汽车用户以追求年轻时尚的80、90后为主,色彩的选择和搭配着重体现年轻人的青春活力,反映年轻人的心理特征,贴近消费人群的心理需求。

  (一)内饰色彩的搭配

  现代小型汽车内饰配色的发展已突破了原来单一沉闷的色彩搭配,越来越多地运用活泼鲜亮的颜色来抓住消费者的内心。通过色彩的合理搭配营造汽车内饰丰富的层次感、和谐统一的空间氛围。当几种颜色组合时,可选用色相、明度具有差别的色彩,但对比反差不宜太大,在这个强调个性的时代,内饰在色彩视觉感受上,要尽可能营造出对用户来说独特的视觉体验,为驾乘者营造出符合心理诉求的车内氛围。



  (二)搭配不同色彩组合

  相同色系色彩的组合,色相上基本属于同种色系的色彩,没有较大的明暗程度差异,这样的色彩搭配才能形成统一的色调。对比明显色彩的组合,色彩的对比主要是从色相的差别,明度的对比及纯度的对比等几个方面体现的。使用对比色彩的组合能够起到刺激驾乘者视觉的作用。

  在这里用smart forvision concept来举例分析。Forvision以白色作为主色调,因为smart是A00级车,这类小型汽车一般需要依靠颜色从视觉上带给驾乘者更大的空间感,不会因为狭小的空间而给驾乘者带来心理上的压迫感(图1)。

  以白色作为主旋律的同时需搭配不同的颜色来使内饰看起来活跃而不至于太死板,只有充分的运用色彩规律将色彩进行恰当的组合和协调,这样才会产生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和面积效应等变化,从而突出和丰富色彩的表现力。

  Forvision内饰以清爽的白色为主的同时,辅之以涂有黄铜色液态金属漆的仪表板内部组件,这样的用色对比给用户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增加背景光的设计,在仪表台采用了不常见的绿色指示光源和门板上采用结合折面设计的蓝色背景光源都充分体现了整辆车的设计语言——科技感和未来感。

  二、造型

  内饰造型是内饰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将决定整个内饰风格的基调。不同的造型风格体现的设计基调也不同,例如mini以大量圆形模块化设计体现的是可爱的风格,smart以直线分割为主要设计元素,体现较为严肃的设计基调(图2)。进入21世纪,小型汽车造型风格逐渐向科技感,未来感演变。小型汽车在造型风格上的演变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迎

  合年轻族群对对时尚科技的追求。

  (一)造型元素的搭配

  小型汽车内饰造型设计中越来越多地大量运用模块化的造型元素。由于小型汽车内部空间的限制,必须对各种功能部件进行简化,即使这样,也很难避免较多的功能部件和控制装置拥挤在一起。而模块化的设计可以带给驾乘者操作简便的心理效果效果。

  近几年推出的小型概念车内饰,造型风格逐渐向流线型或偏自然抽象的风格发展。如smart forvision concept除了其外形的科技感之外,也在很多的造型细节上表现出速度感来顺应当代汽车运动风格大行其道的局面,如中控台和座椅的模块化造型设计,跟周围的造型线条相互搭配营造出独特的镶嵌感,并在暗处搭配背景光源,使整个个内饰充满了科技感和未来感;座椅的造型也很好的呼应了中控台的设计。

  (二)搭配车身外观造型设计

  产品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是汽车造型设计中需要重点把握的,所以搭配车身外饰造型设计是内饰设计造型中的重点,汽车是一个整体的产品,在内饰设计的时候要把握整车统一的造型语言,使内饰的造型搭配外观造型,给消费者带来观感上的统一。

  以smart forvision concept为例,由于其外观设计体现的是速度感、科技感与未来感,因此在内饰设计中要把握这个方向,并根据外饰造型注重细节的特点进行设计。首先由于forvision concept在车顶上设计了蜂窝状的造型特征,与此对应,在车内顶棚的车灯设计中也运用了相同的造型特征。在外饰门板上的forvision concept采用了独特的折面设计,所

  以在内饰门板设计上也采用了类似的折面设计。在内饰的整体造型上也与外饰一样采用了较多的自由曲面设计。自由曲面设计在以往的科幻作品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营造了未来感和科技感的效果(图3)。



  (三)造型与色彩的协调性

  设计概念的定位往往是由目标需求所决定的,而造型与色彩又是表现设计概念的关键手段。通常情况下,造型和色彩是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来诠释设计所要表达的含义。smart forvision concept在运用高科技和未来感的造型元素的同时搭配白色这种代表未来科技的颜色,以及神秘的背景光的运用都与造型互相搭配,营造出科技感的氛围(图4)。这种颜色和造型的搭配是由科幻电影和未来概念产品长期以来在消费者心理留下的印象而形成的,如同红黑搭配通常都是代表经典的含义一样。

  三、材质

  材质的选择在设计中通常是为了配合整车造型语言而决定的。在小型汽车材质的选用上相较一些B级、C级高端车而言,尤为重要,这是因为B、C级的车在选用材质上,尽量选用高档或者仿高档的材质来体现这些车的定位,一定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诉求,目标人群也相对范围较窄、较稳定。

  (一)通过材质表现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感受

  材质结合内饰造型和色彩能给用户带来不同的触觉体验和环境体验。一般内饰的材料多用塑料ABS和改性PP,还有其他如皮革、绒布、泡沫和玻璃钢等复合材料。通过对材质的合理运用来表达不同的效果。如光滑冰冷的金属内饰加上规整的木质或皮质纹理传递的是高档奢华的现代感;而选用塑料材质加上柔软顺贴的面料和不规则的图案纹理搭配则体现自然传统的韵味。近几年推出的小车在内饰材质上越来越多运用体现高科技感的合成材料,力求逐渐摆脱小型汽车给消费者带来的低端产品的印象。

  (二)材质与造型色彩的搭配

  材质与造型色彩的搭配也同样是内饰设计中的重要课题,如何结合这三个设计要素关系到整车传达给消费者的设计理念。forvision在材料的运用上提出很多新的概念。在内饰上,forvision在两侧的乘客门上还运用了一种名为“碳纤维强化环氧树脂”的材料,它不仅可以在白车身中替代钢铁及铝板,同时还比它们在重量上减轻了50%。

  基于内饰车门把手延展开来的多面体车内门板着实抓人眼球,塑料以新颖、富于表现力的三维立体形式呈现。精准的多面体赋予了车门形状上的稳定性,并降低了所用材料的厚度。smart forvision概念车通过成功的设计,造型,色彩,材质的搭配向消费者传递未来小型汽车科技,时尚,效率的产品理念。通过高科技感未来感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于小型汽车就是低端车的传统概念。结合了情感化设计的方法改变消费者对小型汽车的感官体验来达到对未来小型汽车发展趋势的指向。

  参考文献

  1 (美)Donald Norman:《情感化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

  2 马钧、王佳一:《汽车内饰情感设计系统研究》,《上海汽车》,2010(5)。

  3 普春杰:《乘用汽车内饰的色彩设计基本原则》,《客车技术与研究》,2007(5)。

  4 倪晓文:《汽车内饰造型的设计要素》,《汽车工程师》,2011(9)。

  5 李祥文:《电动汽车情感化设计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07(4)。

  6 游凯、余敏、张臣华:《浅析产品的情感化设计》,《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1)。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4-7-2018 11:44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5-7-2013 17: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汽车行业很少用到这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3-8-2025 19:40 , Processed in 0.45379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