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804查看
  • 4回复

综合油耗节省50%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0-11-2013 22: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二冲程变压缩比+连续阿特金森工况+气缸减摩设计….
——专利号201120025524.8的一种应用方案
设计概述:本设计由主要一带缺口圆柱体压在位于气缸顶上的密封机座构成。圆柱体内部(增压,中冷)空气管道。空气经缺口进入气缸排气口位于气缸底部,为环绕气缸的带状结构,为直通式超大余量的进排扫气设计,相对于目前的二冲程汽油发动机,本设计设置设置专门的进气机构——旋转式带缺口圆柱体,缺口为大于九十度角的长方形,缺口尾端内有电控叶片式机构,由叶片式机构控制活塞上行关闭排气口后气体向进气通道反喷的气体量,达到控制发动机的功率(转速),即连续可变的阿特金森工况。本设计使得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实现巨大的进扫排气量,使整个燃烧室及活塞得到最佳的空气冷却及最佳的进气量,而火花塞位于圆柱体上,亦旋转冷却。相对于目前的汽油发动机,本设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无热点燃烧室,实现了高压缩比下的可靠燃烧。为介入变压缩比工况,本设计在圆柱体及气缸之间加入一密封机座,机座上端紧贴圆柱体,机座下端大长度插入气缸顶,机座为燃烧室一部分,带冷却通道,固定于圆柱体轴承座上,在液压机构的控制下,圆柱体密封机座上下移动,即可得到大范围的变压缩比工况,在增压中大余量进扫排气的配合下实现无热燃烧室的超大范围变压缩比(50-8),相对于目前的四冲程变压缩比而言,本设计为缸内直喷二冲程变压缩比设计,其变压缩比机构相当于变连杆、曲轴位置、变缸盖位置等设计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具体指标为:通过大余量进扫排气无热点的变压缩比燃烧室设计,达到超越法国EMC-5四冲程变压缩比设计的燃烧效果(一点五升发动机综合油耗节减30%,功率大于一百五十千瓦,扭矩大于420牛米),通过二冲程加连续可变的阿特金森工况,气缸减摩等大幅降低发动机的机械损耗(约三分之二),可减少20%的油耗,拟达到综合油耗减少50%,升功率大于200千瓦,升扭矩大于500牛米。本设计圆柱体内带有电控机构(阿特金森工况控制)和火花塞等一根圆柱体控制两个气缸比较合适,在大功率的应用中应采用V型或W型气缸。在本设计中参考和改进了转子发动机变缸盖四冲程变压缩比等设计。使汽油发动机的性能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但气缸顶活塞等复杂重量大是其缺点,本设计为开放式设计平台,欢迎各种设计的加入和完善合作等,另有气缸减摩设计、机油隔离设计等一系列创新,欢迎访问网站http://www.yuandianjiyan.icoc.cc/,联系电话13360262600,百度贴吧发动机吧13360262600FWJ,求职发动机设计。价值:所有汽油发动机的终极升级设计,在材料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应用于柴油机。价格:三百万人民币,望详细沟通——致张国刚经理

以下为发动机几大零部件的概述,

一,        带缺口圆柱体:由配气齿轮带动,火花塞位于圆柱体内,圆柱体上有约为九十度的长方形主缺口,增压中冷空气由圆柱体内经缺口进入气缸,进气尾端和排气口尾端重合或稍堕后(以实现最大功率的最大进气量),缺口尾端有副缺口,内有叶片式的控制机构,控制副缺口来达到气缸内空气的反喷量(连续可变的阿特金森工况),在大流量进排扫气的前提下控制发动机功率(本设计取消节气门,由圆柱体副缺口上叶片直接控制气缸的进气量)。
二,        密封结构:密封机座为燃烧室的一部分,俯视为一方形的半圆柱体,机座上端紧贴圆柱体,内嵌密封条(密封条材料可参考转子发动机),机座下端大余量插入气缸顶槽内,带耐高温密封环,机座固定于圆柱体轴承座,受液压控制,机座带有冷却通道。
三,        气缸体:由于设计为大余量直通式进扫排气,为防止可燃气体短路,采用缸内直喷技术,喷油嘴位于气缸上端,为对置式双油嘴设计,喷油嘴位置收气缸顶槽限制,气缸为非常规设计,由于气缸顶开口即为圆柱体缺口大小,因本有足够大的进气量,为使圆柱体的体积不至于过大,气缸顶应为向内收缩的梯形结构,气缸顶俯视为长方形,内有凹槽,密封机座下端插入凹槽,为紧密配合。
四,        本活塞顶有一内凹的燃烧室,其余部分在怠速状态下紧贴气缸顶,密封机座内侧、圆柱体、拟得最小进气量下的高机械压缩比,其顶部在气环上端呈向内收缩的类梯形结构
五,        变压缩比控制机构:本机构为液压控制(带机械联动锁止),固定于气缸,控制端紧固圆柱体轴承机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2-2013 22: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好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7-2015 08:2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12-2013 12: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很有想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2-2013 12: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明白,这样是不是就可以替代混合动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5-6-2015 18:1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4-12-2013 10: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设计看起来很好。
    我的情况和你也差不多,做设计,找下家。
    有几个建议:1、国内目前基本没有技术市场,技术全靠进口,所以,推广难度会比较大,甚至没有结果。技术市场比较复杂,含有技术评估、结果认定方法、认定机构、购买习惯等等。目前国内的技术权威还是以“国外先进技术机构”为标准,自己还没有能力对结果进行评价。如果你说是从德国、日本、美国等研究机构引进的、偷来的、或...,也许能够引起注意,说自己研发的,不太会有人理睬。2、国内企业不习惯购买技术,技术没有“实物商品”特征,大家习惯“逆向”,也就是模仿,改变这个观念需要时间。3、不要太希望专利得到保护,根据专利法的解释,只要有一条不符合权利要求就不算侵权。汽车外观专利就是例子。4个面(车头、侧面、车顶仿造一款、车尾仿造另一款)有一个面不同就不算侵权。这已经是业内的“成功案例”。4、只有找动力总成研发机构,这个圈子非常封闭,如果没有渠道、不了解交易规则和技巧,仍然有可能被骗。5、这个网站学生居多,底层技术人员居多,几乎没有能够说了算的高层,所以,宣传可以,实现很难。
    我还是很佩服网站应许你把个人资料登上来,明摆着做广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4-8-2025 16:22 , Processed in 0.281460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