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3805查看
  • 16回复

[燃烧与排放] AMA I60 上COL 和COH的关系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2-2014 18: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AMA i60直采气体排放分析仪上 有COL 和COH 两项目,请问分别表示什么
既然测量的是CO的含量,为什么要区分COL和COH,请各位大哥大姐帮小弟释惑,感激不尽

令,有什么介绍发动机测试的数据吗,帮忙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6-2-2014 18: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正一下:发动机测试的书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6-2-2014 20: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搭理啊
自己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2-2014 04: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量程不一样,一个用来测比较小含量,另一个用来测大含量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7-2-2014 15: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grifva 发表于 27-2-2014 04:53
量程不一样,一个用来测比较小含量,另一个用来测大含量

谢过楼上,

再多问几句,

既然都是测量CO浓度,为什么要分开测量啊,COL和COH 是分别由两个传感器得到的数据吗?

为什么同一个工况点,有的工况点上,COL COH 差异非常大,有的工况点上差异就很小呢?

做分析时,到底以那个数据为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2-2014 15: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sbzczy 发表于 27-2-2014 15:25
谢过楼上,

再多问几句,

两个传感器,COL只有几千ppm量程,COL有二三十Wppm。就是因为两个传感器在各自量程的精确度不一样,所以需要分开测量。传感器线性化只在0气和标气间进行,超出COL量程的部分即是用COL测量也不会准的。所以使用时再COL范围内取COL,否则取COH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7-2-2014 16: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grifva 发表于 27-2-2014 15:32
两个传感器,COL只有几千ppm量程,COL有二三十Wppm。就是因为两个传感器在各自量程的精确度不一样,所以需 ...

明白了,非常感谢!
您渊博的知识与耐心的态度令小弟 高山仰止!

另外再请教一个问题:发动机厂家给我的排放数据中有 “理论空气流量”一栏,但是没有标注单位,请问理论空气流量是怎样得到的呢?常用的单位是那些呢?

我根据GB17691上提供的公式,将HC , CO和NOx的 单位从ppm转换到了g/kwh,为什么得到的数据非常离谱(相差近百倍),唯一不确定的参数就是空气流量这一单位,能否指点一下,哪里出了问题

不好意思,问题有点多,逮着大牛了,多问几个,不好意思啊,烦请您百忙之中帮小弟指点迷津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8-2-2014 02: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sbzczy 发表于 27-2-2014 16:22
明白了,非常感谢!
您渊博的知识与耐心的态度令小弟 高山仰止!

你的叙述太语焉不详了,根本无从判断到底是什么问题。
不过给你两点可能性提示:
1.我也不知道“理论空气流量”是什么,但是有可能是指燃油和空气1:1的配比消耗空气量
2.如果是你的数据算出来小了N倍了,是不是测试设备采用的是稀释后采样,而你只按原始排气量来计算;如果你的计算结果大了N倍,那不好意思肯定是你算错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1 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1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30-7-2015 11:41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8-2-2014 09: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LZ 用的是Horiba 的哪款直采分析仪?

    能让我看看你的数据么?

    GB17691中拿来计算排放的空气量数据是指发动机的进气量  单位应该是kg/h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1-3-2014 20: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grifva 发表于 28-2-2014 02:54
    你的叙述太语焉不详了,根本无从判断到底是什么问题。
    不过给你两点可能性提示:
    1.我也不知道“理论空 ...

    非常非常感谢您的回答!
    根据GB17691 提供的公式,从ppm转换到质量流量的公式可以大概描述为(以co为例子)
    COm=0.000966*COppm*排气质量流量
    其中COm为CO的质量流量, COppm为CO体积流量

    其中 排气质量流量=进气质量流量+燃油质量流量

    根据上述可知,只要计算出工况点的"排气质量流量"就可以计算出CO质量流量了

    可厂家给出的数据中只有理论空气流量燃油质量流量,我将理论空气流量直接当作空气质量流量之后,计算出来的不同工况点的排气质量流量相差非常大,几百倍的差距

    我认为问题可能出在我直接将理论空气流量当作进气质量流量

    再次谢谢您的细心回答,祝您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2 积分 +10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 10 精彩回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1-3-2014 20: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旂朩鉲鉲徆 发表于 28-2-2014 09:43
    LZ 用的是Horiba 的哪款直采分析仪?

    能让我看看你的数据么?

    我用的不是Horiba的,是AMA i60,AVL的

    GB17691中给出的排放空气质量流量=发动机进气质量流量+燃油质量流量
    单位都是kg/h

    你要是需要数据的话,可以在这里留下你的q,我发给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1-3-2014 20: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sbzczy 发表于 1-3-2014 20:18
    非常非常感谢您的回答!
    根据GB17691 提供的公式,从ppm转换到质量流量的公式可以大概描述为(以co为例子 ...

    另外数据是直接采样的,不是稀释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3-2014 21: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试验只关注C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30-7-2015 11:41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7-3-2014 13: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sbzczy 发表于 1-3-2014 20:23
    我用的不是Horiba的,是AMA i60,AVL的

    GB17691中给出的排放空气质量流量=发动机进气质量流量+燃油质量 ...

    厂家给的理论空气流量相差也很大么  几百倍的差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9-3-2014 21: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空气流量差距不大,不过按照GB17691给出的结果计算之后结果就比较离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30-7-2025 18:24 , Processed in 1.398229 second(s), 5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