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519查看
  • 1回复

守不住中国市场,合资品牌将何去何从?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5-2015 16: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2015年4月,一众合资品牌为了保住销量掀起了“终端大促”,但现在看来,效果并不明显。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4月份分别销售了31.09万辆、27.48万辆、18.09万辆、14.62万辆和6.61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8.63%、16.47%、10.84%、8.76%和3.96%。与上月相比,除日系品牌之外,其他合资品牌份额有幅度不小的下降。而且合资品牌价格的下探,并没有对中国品牌造成什么影响。



    4月,中国品牌继续在SUV领域领跑,在轿车领域,先头部队也已经有声有色。中国品牌日渐兴起,合资品牌销量逐渐暗淡。造成今天这一情势,是因为合资汽车品牌一直缺乏诚意,不断制造概念,玩营销,一味的利用中国人好面子的心理,利用消费者对合资品牌的盲目崇拜。而不是实实在在的考虑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终于随着中国消费观念的日渐成熟,这些把戏逐渐失效。

    而中国品牌却在一片唱衰之中精耕细作,提高造车技术,满足民众需求,最终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这一现象首先在SUV领域表现了出来。接下来随着中国品牌的攻势越来越凌厉,合资品牌在轿车领域的地位也将岌岌可危。如果合资品牌继续躺在品牌红利上睡大觉,而不是拿出诚意,做出改变,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将一落千丈。一旦守不住中国市场,合资品牌,尤其是赖中国市场得以存活的那些合资品牌,在中国甚至世界车坛的日子将越来越不好过了。



〈点击图片可放大〉

(2015年4月,SUV领域中国品牌继续领跑)

合资品牌,福兮祸之所伏

    中国汽车市场集齐了全球汽车巨头,这些汽车巨头们伴随着中国车市的红利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但是一些合资品牌却一直缺乏诚意,紧攥手中的造车技术,丝毫不肯传授给中方的合资车企,妄图通过技术封锁,永享造车红利。而且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利用中国并不健全的法律,越发偷工减料。尤其是合资企业的利润要和中方的合资车企分享,这就更加大了其对利润的榨取。

    举几个“栗子”,大众美版的速腾标配的是后独立悬挂,在中国却把一款已经设计成型车的后悬挂直接从多连杆变成扭力梁,产生了为数不少的断轴问题以后,又不得不将后续的速腾恢复成与美版相同的独立悬挂,大众一口声称速腾的悬挂没有问题,既然没有问题何必又多此一举的换回来呢。日产阳光同样的车型在中美两国采用不同的配置,尤其是在主动、被动安全配置方面,中美版之间差异很大。是的,日本的车是符合中国碰撞要求的,日本人的工作总是很细致,在减配的方面就可以体现的淋漓尽致,把国人不重视的地方悉数减掉,日系车在前几年也终于尝到了这样做的恶果。一些合资车企这么玩儿,以至于十几万的汽车,和中国品牌比较,配置惨不忍睹。但是由于十几年对消费者汽车概念的灌输,合资品牌一直显得很高大上。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去年,大众仍取得了不俗的销量。并且凭借在中国市场的巨大销量,大众集团提前登顶世界车坛的销量冠军宝座。福兮祸之所伏,中国市场的成功,让合资车企过于骄纵,忽略了消费者的感受,这样做这显然并不是什么好事。从2015年开年来看,今年很可能是合资品牌最后的狂欢,在本就不多的诚意被消耗掉之后,合资品牌再想让中国消费者买账将愈加困难。




〈点击图片可放大〉

(中国品牌帝豪和逸动像两把尖刀插入轿车销量前20名)

中国品牌,祸兮福之所倚




(由左至右:吉利李书福、长安张宝林、比亚迪王传福、长城魏建军)

    中国是个特殊的国度,特殊就特殊在国家太大,市场太大。如果是一个小国,国土小,资源少,人口少,或许很难产生一个车企,汽车制造行业可能早就被国外几大车企巨头垄断,国民根本没有议价能力。但是中国太大了,偏偏又有李书福、王传福们的不服气。想当年沃尔沃之所以出售给了吉利,就是看中了李书福这种开天辟地的大无畏精神。正是凭借这种精神,认真研发,苦心经营,中国品牌在一片荆棘中茁壮成长了起来。没能杀死你的必然让你强大,这句话是中国品牌最生动的写照,在今年中国品牌终于让民众看到了转机。

    中国品牌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中成长起来,锻炼了生存的能力。由于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凭借非凡的性价比,中国品牌在SUV领域率先取得突破。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8.64万辆,同比增长14.3%,市场份额比上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本土品牌SUV共销售23.8万辆,同比增长91.2%。在轿车领域,长安、吉利等车企也实现了很好的布局,长城暂停轿车业务也并不是因为和三菱一样轿车业务发展的不好,而是因为SUV发展的实在太好,产能跟不上的必要之举。在接受度方面看来,现在长安汽车品牌美誉度并不低于合资企业,吉利汽车造每个人的精品车战略也得到民众认可,比亚迪的电动技术更是独步车坛,如此等等中国品牌的春天已然到来!

    很多人还纠结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是与非,很多人还在危言耸听,炒作中国品牌末日论,实质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反映出了合资品牌对中国品牌成长感到的恐慌。现在中国品牌需要担心的不是生存问题,而是产能问题,不是销量问题,而是加速扩张的过程中是否能保持产品品质的问题。中国品牌在完成国内市场的布局以后,下一步就是对国际市场的进攻。中国品牌如果能够保持在国内的这种踏实的作风,中国车风靡世界指日可待。中国品牌在中国这一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完成反攻以后,守不住中国市场的合资品牌,最终将何去何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5-2015 16: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2-8-2025 21:01 , Processed in 0.45148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