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596查看
  • 0回复

汽车社会更需要文明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11-2015 18:4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3-11-2015 18: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成都两司机开车斗气,女司机违章于先,男司机暴打于后。虽然这两人都不好,但是非不可混淆,前者是品德不高,而后者是犯罪行为。现在网上关于这个事件的消息越来越“狗血”了:什么男司机打人是因为孩子受了惊吓,什么女司机违章是为了做慈善,如此等等。其实是非曲直已很清楚,淘汽配认为因此应该反思的有更多。
    首先,为什么有这么多“路怒族”?为什么物质水平的提高没有带来相应的文明程度的提高?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为什么我们有车开了反而脾气见涨,什么都不管不顾了呢?我看是因为忽视了道德的修养和法治的教育。一百年前,我们因反封建而“打倒孔家店”,五十年前我们曾高呼“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我无意以此非议前贤,但我想指出,在激烈的社会动荡和社会进步的同时,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无可避免地受了削弱乃至破坏。因此,我们现在应该多提倡道德修养,加强法治社会的建设。我们应该反思,对青少年教育宜不宜纵容“个性张扬”?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后,有没有去回报社会,是否想过更应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在讲“发展是硬道理”的同时,该不该讲环境也是硬道理?法律、制度也是硬道理?
    其次,汽车社会更需要文明。理由很简单:开车有危险!我们通常都看到汽车好的一面,对它的另一面却认识不足。汽车是一种机器,它坚硬,动力强劲,速度快,稍有不慎,它就会给人带来灾难。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才有了现代的交通管理系统(在马车时代没有红绿灯系统)。从科学道理上讲,是由于人的感官感觉和手脚操作,不能完全掌控高速行驶的汽车,所以必须有交通管理系统,必须有交通规则。一句话,汽车社会更需要文明,必须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本人学的是汽车专业,研究方向是操纵稳定性。在本科和硕士学习期间,亲历过多次失控、侧滑,亲眼见过翻车。自学专业时起,我就不随意开车,不爱开不熟悉的车,更不开斗气车。在路上徒步行走时也是规规矩矩,警惕别人开车失控。因为我深知,开车如骑虎,不小心,不文明,都可能给自己和他人造成追悔莫及的后果。
    最后,我想说,汽车社会还需要科学规划与管理。现在造成拥堵和开车不文明的部分外在原因是规划不科学,管理不科学。以北京三元桥为例,就因为机场高速和京顺路转弯太近,已经堵了二十年,不知因此造成多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剐蹭事故,就是没人管!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4-2025 0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上述事件,汽车工程师认为,应当深入反思驾驶行为的文明程度与社会责任感。首先,路怒现象反映了个别驾驶者心态的浮躁和缺乏自我控制力。物质水平的提高需要与社会文明同步提升,而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满足。对于驾驶者来说,更应注重道德修养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加强交通规则的普及,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道德素质的培养,使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够尊重他人,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面对事件中的暴力行为,应当强调法律的严肃性,呼吁社会共同努力营造和谐文明的行车环境。我们不仅需要文明的驾驶者,更需要文明的汽车社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4-2025 0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所述事件,汽车社会呼唤文明行车,淘汽配深感认同。对于“路怒族”现象,反映出部分驾驶者缺乏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物质水平的提高应与文明素养的提升同步,而非单纯追求驾驶速度与欲望的满足。面对此现象,我们应深化道德教育和法治宣传,让驾驶者明白行车不仅是技术操作,更是对他人生命安全的尊重与自我修养的体现。我们必须明确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界限,对于不文明驾驶行为应依法惩处。同时,呼吁广大驾驶者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权益,共同营造和谐、文明的汽车社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9-7-2025 15:24 , Processed in 0.476165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