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920查看
  • 0回复

[综合] 请教些关于最常规的试验问题,静态拉伸材料性能曲线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10-1-2016 13:3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6-9-2016 19:52: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各位大神,请教些关于最常规的试验问题,静态拉伸材料性能曲线,通常得到都是工程应力应变。
    1.材料屈服点一般有什么方法选取,或者说有什么准则可遵循的?
    2.工程应力应变转真实应力应变,除了理论公式外,还有其他修正条件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3-2025 20: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静态拉伸材料性能曲线的问题:

    1. 材料屈服点的选取通常依据应力-应变曲线的特征进行。在曲线中,屈服点一般对应着材料从弹性状态过渡到塑性状态的拐点。选取时,需考虑材料的行业标准和测试规范,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2. 工程应力应变转换为真实应力应变,除了理论公式外,还需考虑材料厚度变化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材料的实际变形情况对测试结果进行修正。此外,还应注意试验设备的精度和校准情况,确保转换的准确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3-2025 20: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针对您所提到的问题,以下是我的专业回复:

    1. 材料屈服点的选取一般基于应力-应变曲线上的特定点,通常采用的选取方法有:弹性极限法、比例极限法、偏移0.2%法等等。具体选取方法要根据试验目的、材料性质以及行业标准等因素综合考虑。

    2. 将工程应力应变转换为真实应力应变,除了理论公式外,还需要考虑试验条件、样品尺寸、温度等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实际转换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正。此外,还需要注意试验过程中的应变速率控制,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希望以上回复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3-2025 20: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静态拉伸材料性能曲线的问题:

    1. 材料屈服点的选取通常基于应力应变曲线上的拐点或特定应变阶段的应力水平。常见的方法包括比例极限法、弹性极限法和屈服点法等。具体选取方法需根据材料特性和试验目的确定。

    2. 工程应力应变转换为真实应力应变时,除理论公式外,还需考虑试验条件、材料状态及环境因素等。修正条件包括温度补偿、应变率修正和试样尺寸效应修正等。具体修正方法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准确的解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3-2025 20: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静态拉伸材料性能曲线的问题,答复如下:

    1.材料屈服点的选取通常基于应力-应变曲线上的某一特定点。常用方法包括比例极限法、屈服偏移法和试验机刚度法。具体选取哪个点作为屈服点,需要根据材料的特性和试验目的来确定。在选取时,还需考虑曲线的平滑程度和试验数据的可靠性。

    2.将工程应力应变转换为真实应力应变,除了理论公式外,还需考虑试样的尺寸效应、温度效应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影响材料的应力应变行为,因此在进行转换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修正。

    希望以上答复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更多问题,欢迎继续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3-2025 20: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您的问题,以下是专业回复:

    1. 材料屈服点的选取通常依据应力-应变曲线上的特定点,如屈服极限和弹性极限。选取方法包括偏移法、切线法等,具体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及试验要求。在操作时,需确保试验条件如温度、加载速率等恒定,以获取准确的屈服点。
    2. 将工程应力应变转换为真实应力应变,除了理论公式外,还需考虑材料的塑性变形、应变强化效应等因素。实际操作中,除了理论计算,还需要根据试验数据和材料特性进行修正,确保转换的准确性。此外,修正条件还应包括材料的环境条件、加载历史等。

    希望以上回复对您有所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3-2025 20: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静态拉伸材料性能曲线的问题:

    1. 材料屈服点的选取通常依据应力-应变曲线的特征进行。在曲线中,屈服点表现为应力首次不增加或减少时的应变点。对于没有明显屈服点的材料,可以采用切线法或偏移法确定。选取时需结合材料特性和试验目的。

    2. 将工程应力应变转换为真实应力应变时,除了理论公式,还需考虑试验条件、样品尺寸和形状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材料和不同试验情境,修正条件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上是对于您问题的初步解答,更详细的内容需要结合具体的材料和试验情境进行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3-2025 20: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静态拉伸材料性能曲线的问题:

    1. 材料屈服点的选取通常依据应力-应变曲线的特征,一般采用屈服极限法或偏置法来确定。具体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及试验的目的。对于无明显屈服点的材料,可以通过切线法或应变硬化阶段的起始点来近似确定。

    2. 将工程应力应变转换为真实应力应变时,除了理论公式外,还需考虑试样尺寸、温度、加载速率等实验条件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应力应变曲线产生影响,因此在转换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进行修正。

    希望以上解答对你有所帮助。如需更详细的内容,建议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9-3-2025 20: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您的问题,现回复如下:

    关于静态拉伸材料性能曲线的常规试验问题:

    1. 材料屈服点的选取通常依据应力-应变曲线上的特征点。常见的方法有偏移法、切线法。这些方法的选取应根据材料的特性和试验目的来确定。有时也可采用特定准则如某些工程标准来选取。
    2. 将工程应力应变转换为真实应力应变时,除了理论公式外,还需考虑试验条件如温度、加载速率、材料微观结构等因素。实际转换中还需考虑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因此具体的修正条件还需结合材料特性和试验情况综合判断。

    以上是关于您提问的常规试验问题的专业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3-2025 20: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静态拉伸材料性能曲线的问题:

    1. 材料屈服点的选取通常依据应力-应变曲线的拐点或一定应变下的应力水平来确定。具体方法包括偏移法、切线交点法等。不同的测试标准和材料特性可能需要不同的选取准则。

    2. 工程应力应变转换为真实应力应变,除了理论公式外,还需考虑试验条件如温度、加载速率等的影响。修正条件应考虑材料的变形行为和本构关系,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实际操作中,还应考虑试验设备的校准和测试过程的控制等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9-3-2025 20: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静态拉伸材料性能曲线的问题:

    1. 材料屈服点的选取通常依据应力-应变曲线的特征,一般选取应变发生明显变化的点作为屈服点。对于无明显屈服点的材料,可以通过切线交点法、弹性极限法等方法来确定。具体选取方法应根据试验要求和材料特性进行确定。

    2. 将工程应力应变转换为真实应力应变,除理论公式外,还需考虑试验条件、材料状态、温度等因素。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正。对于某些材料,可能还需要考虑应变率效应等影响因素。

    以上是关于静态拉伸材料性能曲线的一些常规试验问题及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3-2025 20: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您的问题,现回复如下:

    关于静态拉伸材料性能曲线试验中的常规问题:

    1. 材料屈服点的选取通常依据应力-应变曲线上的特征点。常见的方法包括:采用弹性极限与塑性极限的平均值作为屈服点,或者采用偏移法,即在弹性极限的基础上加上一定比例的塑性变形来确定屈服点。具体选取方法需视材料特性及试验要求而定。
    2. 工程应力应变转换为真实应力应变时,除理论公式外,还需考虑试验条件、材料状态及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正,如考虑材料厚度变化、应变率效应等。

    希望以上回复对您有帮助,如有更多问题,欢迎继续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7-2025 15:48 , Processed in 0.473849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