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891查看
  • 0回复

TQM全面质量管理推行实务---汽车质量课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8-2015 11:1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2-5-2017 22: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收费标准:价格面议       
    开办周期:按需开办,有培训需求的企业可直接与我们的内训专员联系。       
    受训对象: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质量部门及其它部门负责人,特别适合制造企业高层带队组团参与       
    课程目标:       
    质量重要吗?回答是肯定重要。企业都会在不同场合,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传递质量的重要性。但质量管理的实际效果却令许多企业不满意。企业质量管理经常遇到的难点总结归纳为:
    1.只有品质部门重视质量,其他部门不重视
    2.人员品质意识淡薄,执行能力不足
    3.客诉处理不到位,推诿扯皮严重
    4.影响质量的因素太多了,防不胜防,品质稳定太难了
    5.来料品质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但却无能为力
    6.新产品导入过程中问题多多,协调起来真的不易啊
    许多企业都在尝试应用诸多的质量管理工具,从ISO9000、QC七大手法、8D、QCC到质量五大工具、
    6δ几乎无一漏网,但为什么上述问题依然存在?
    本课程直接指出诸多企业质量管理的最大问题:
    认为应用了相关的质量工具就是质量管理,但用了与用好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工具与方法是外在的表现,而工具/方法背后的管理习惯与思维逻辑才是根本;
    企业一方面不断强调品质的重要性,一方面对于质量文化的打造缺乏基本的认识。实际上,员工品质意识的好坏,是管理者日常行为熏陶的结果,所以相关管理者管理方式的检讨与改善才是关键;
    您将听到一堂真正从管理的角度解读质量管理的课程,并从中获益:
    公司/质量部门/其他部门在质量管理中的分工、协调与职责。怎么才能做到全员参与,让所有部门都关注质量;
    突破供应商品质管理难题的步骤与方式;
    提升员工品质意识,构造公司品质文化的思路与方法;
    如何解决质量管理中的执行、扯皮、协调、推诿等项难题;
    真正找到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让同样的问题不再重复出现的方法与工具;
    SPC/FMEA/防呆/横向展开/PPAP/APQP/DOE等相关质量工具真正落地的方法与要点。
    如果您在质量管理中遇到了困惑与难题,如果您真正希望提升品质水平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请与张洪涛老师一同走入课堂。
    独家观点,不容错过!
    课程大纲:       
    一、前言
    1.中/日/德产品质量的对比分析
    2.中国企业在质量管理中所遇到的六大难题
    3.相关质量管理工具在中国企业应用的现状
    二、TQM的准备知识
    1.质量管理首先要回答的三个问题
    什么是质量?
    内部客户是谁?
    客户有什么要求?
    2.经典分享:丰田公司对内部客户的定义
    3.视频共享:张瑞敏对客户要求的理解
    4.案例分析:生产部门的客户及客户的需求
    5.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与内容
    6.质量管理长期/短期改善目标的订制
    7.客户满意度提升的三个核心问题
    客户满意度调查常见的误区
    高层在了解客户需求过程中的角色
    将满意度调查由外向内
    8.经典分享:IBM/丰田客户满意度调查的对比分析
    9.客诉处理的难点与突破
    解决客诉处理中责任推诿的两项要点
    如何将客诉的处理由被动变成主动

    三、从标准化作业到知识管理——TQM活动实施的基础
    1.做好质量管理必须要回答的二个问题
    产品质量的好坏受什么因素影响?
    这些因素中什么是核心?
    2.思维破冰:从作业指导书的现状看标准化作业的困境
    3.现场演练:打电话的标准作业
    4.标准化作业的核心——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对管理者的新要求
    惠普与丰田对知识管理的定义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部分的思考与突破
    5.案例分析:机长核心技能的固化与传承
    6.让员工训练有素需要进行的四个准备:
    岗位技能一览表
    人员技能档案
    工作教导计划
    工作要点分解表
    7.质量部门如何在公司内部推动知识管理
    8.公司/HR/生产等相关部门在知识管理中的职责与分工

    四、从系统地解决问题到质量体系的优化与执行——TQM活动实施的核心
    1.思维破冰:将产品合格率不断提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现场演练:汉武帝达成提升目标的系统图
    3.案例分析:其工厂质量整体改善项目的系统分析
    绘制质量整体改善系统图的要点
    质量改善项目确定的方式
    系统图对日常质量异常数据统计方式的要求
    QC七大手法与系统图的关联关系
    4.高层进行管理评审时对系统图的应用
    5.同样质量问题经常重复出现的原因
    6.案例分析:产品外观不良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7.经验分享:真正检讨问题根源的系统方式
    8.让质量管理体系真正落地的内部稽核制度
    ISO9000内审常见的误区
    公司/质量部门/其他部门在内审中的职责与分工
    内部稽核制度的要点与内容
    9.开好品质异常分析会的难点与出路

    五、将有关质量预防的工具真正落地——TQM活动实施的路径
    1.思维破冰:优秀的品质从何而来?
    2.质量改善常见的三类动力
    3.经典分享:中集对待质量态度的来源
    4.质量预防相关的工具在中国企业应用的困境
    预防习惯的有效养成
    工具导入方式的思考
    5.横向展开的原理与格式
    6.SPC真正落地的方式
    通常导入SPC方式遇到的问题
    让SPC真正动起来的三步法
    7.FMEA有效应用的路径
    产品异常档案的编制方式
    头脑风暴/关联/总结对管理者的新要求
    8.防呆的类别与开展方式

    六、来料品质的系统改善——TQM活动的有效延伸
    1.来料品质改善常见的三大困境
    2.经典分享:丰田对供应商的定位与辅导
    3.案例分享:某工厂来料品质改善的难点突破
    4.供应商选择与评估的常见方式与核心要点
    5.让供应商重视我们的四大要素
    6.供应商质量管理提升辅导的有效路径

    七、改善贵在持续——TQM活动开展的步骤
    1.开展TQM活动的难点与目的
    2.推行TQM的六大步骤
    方针管理的实施
    找客户运动开展
    质量保证体系落地
    人员能力的有效训练
    系统解决问题机制的建立
    全员参与相关活动的开展
    3.TQM活动所需工具/系统/习惯的总结

    老师介绍:张洪涛       
    微动力管理创新中心创始人 总架构师;
    张洪涛精益制造首席专家。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
    福州大学客座教授;
    多家公司独立董事及常年管理顾问。
    咨询领域
    F1 【战略与执行】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战略规划与实践辅导;
    F2 【文化与习惯】制造业转型与升级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变革与再造;
    F3 【能力与人才】制造业转型与升级所需核心管理人才的培育与机制构建;
    F4 【经营与改善】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及赢利水平的整体提升;
    核心课程
    T1:《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战略地图》
    ——制造业在“互联网+”时代实现创新经营模式必听的经典课程
    T2《制造业转型之思维模式与文化再造》
    ——高效统一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管理者思想的权威课程
    T3《利润为王——制造业精益成本控制方法与实践》
    ——国内从精益管理角度、基于企业运营全价值链为视角的系统成本削减的版权课程
    T4:《工厂运营管理的系统方法与实践》
    ——国内唯一高端工厂内部运营管理的版权课程
    T5:《制造业全面质量管理(TQM)推行实务》
    ——真正改善中国企业质量文化最权威课程
    T6:《PMC—制造业按期交付的保障体系》
    —— 最贴近多数中国企业解决交付困境的管理课程
    课程形式:       
    - 讲授 - 启发式、互动式教学 - 小组讨论 - 案例分析
    - 角色扮演 - 观看录象 - 练习

    --------------------------------------------------------------------------------------------------------------------------------------------------
    联系方式:
    --------------------------------------------------------------------------------------------------------------------------------------------------
    汽车工程师之家全年培训目录
    培训方式:企业内训3天----该课程全年有效
    联 系 人:张先生
    电话:13038325513
    手机:13038325513
    微信号:cartech8_cq
    QQ:542334618
    邮箱:qchjl_admin@126.com
    重庆卡特柯科技有限公司(汽车工程师之家)
    网上自动报名系统,报名后我们会主动联系你:
    http://www.cartech8.com/plugin.php?id=hejin_forms&formid=8
    --------------------------------------------------------------------------------------------------------------------------------------------------
    相关文章:
    --------------------------------------------------------------------------------------------------------------------------------------------------

    新常态下如何能“聪明投资”
    “聪明投资”这个理念更多强调的是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有效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机制,并与“有为政府”结合,按照现代国家治理要求,更充分地释放潜力,激发活力,适应和引领新常态。


      在经济社会中,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必须活跃、流动并和其他的要素相结合,以支持经济的发展。众多企业的创业创新集合在一起,支撑着中国从改革开放新时代一路走向全面小康和对接中国梦,这其中自然离不开资本要素。在新常态下“打造经济升级版”的过程中,资本和投融资显然要展现它的亮色。


      我有一个思路性的建议:面对新常态,应根据经济“中高速”运行的新特征和随之而来的优化结构、提高增长质量、惠及民生的必然诉求,对接能增加有效供给的选择性“聪明投资”机制。


      我们所说的“聪明投资”,首先针对现在人们普遍存在的对投资的一些误解。比如,以为只要简单地减少投资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比重、降低投资的增速,就会实现“升级版”。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必须强调,中国在投资领域的关键问题其实并不是其总量和增速,而是其结构、质量和综合效益的问题。在机制优化基础之上的高明聪慧的投资决策和行为,在当下及其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有着非常重要的核心意义。


      这样的“聪明投资”是释放潜力、增加有效供给的,有助于在推进全面改革的平台上,有效地稳增长、优结构、护生态、惠民生、防风险。面对实际经济生活,当下特别需要以“问题导向”来补短板、扩景气、增后劲。


      “聪明投资”这个理念更多强调的是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有效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机制,并与“有为政府”结合,按照现代国家治理要求,更充分地释放潜力,激发活力,适应和引领新常态。


      “聪明投资”的决策和行为所对应的空间,我们可以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观察到。进入新常态后,投资对象、投资机遇仍大量存在,作为政府有效、有为的政策工具,我们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在支持“聪明投资”上的空间是可用的,而且是相当可观与可贵的,不用这个空间非常可惜。


      比如中国公共部门的负债,为大家热议和关注。其实现在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国公共部门总体负债率2013年为40%左右,和欧盟签“马约”所划出的那个60%的预警线还有约20个点的空间。我们如果在未来几年内把这个空间用起来,逐渐提高10个点,显然还是在安全区间之内。


      那么,这一公共部门与市场对接的发债规模是多少呢?在6.5万亿元到7万亿元以上,几年累计的发债规模增量则在14万亿元以上。“聪明投资”就是政府部门一定要把自己的资金作为“引子钱”来拉动社会资金、民间资本,让民间资本更活跃地发挥作用,形成一股合力。其中,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政策引导,支持总体结构优化的投资。


      中国投资方面的关键问题不在总量和增速,而在结构、质量和综合绩效。这个核心观点的政策含义就是要着力推进投融资创新。在投融资创新中,企业是主角,但是我们更推崇的是总结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探索之后种种经验、教训所得出的“企业、政府双到位”,各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且可以形成合力,追求共赢。


      所有这些企业的创业创新努力和政府应该更好地发挥作用,回到一个根本点上,还是习总书记那句精辟而接地气的话—“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从人本主义立场上由“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早已经指明的原理。


      结合现实生活,我觉得可以从五个视角来考虑如何把握投融资创新。


      第一个视角是间接融资。中国的间接融资比重非常高,但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这里面缺少中小银行、中小金融机构的活力。国际经验反复证明,我们现在也已意识到,间接融资的发展一定要有大批中小银行、中小金融机构,它们与中小企业可以互动对接。


      那么,我们怎样把它发展得更好?我们高兴地看到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政府方面在积极考虑和推动让一大批中小银行成长起来,其中包括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还可以催生其他更丰富多样的中小金融机构形式。


      第二个视角是非常重要的直接融资。在改革开放、披荆斩棘的过程中,我们坚定地推进了证券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我们可以回想一下,邓小平当年甚至说道:总得试一试,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不了发现不行,过几年我们再关掉。


      他这样说的目的是让创新的行为先试起来。邓小平说的“如果不行再关掉”是他的本意吗?显然不是!其实他早已明确地作出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也要搞直接金融、资本市场的战略性判断。他这么说就是要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在直接融资这方面开局、破局,然后积累经验和推进。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直接融资市场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而对于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也有越来越清晰的共识。因此,我们应该使资本市场更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必须在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加入必要的政策引导,争取实现股市持续发展的“慢牛”,千方百计防止那种大起大落的“疯牛”。


      第三个视角是融资创新。现在融资创新方面风生水起,涌现了不少新事物,值得特别重视,密切关注。企业界已注意到硅谷经验中对创业和高新科技起到莫大作用的风投、创投、天使投资,并且越来越多地出现互联网金融、众筹等等很有冲击力的创新。


      与此同时,还有一种多元主体配套的产业基金和政府的引导基金。美国的硅谷经验大家都想学,但复制成功的很少。在几个国家给出明确定位的高新科技园区中,中关村实际上内含的逻辑就是试图打造中国的硅谷。其他一些地方也在努力,如许多区域的科技创新园区。


      但是,在这方面中国是明显滞后的追赶者,比我们位置更靠前的欧洲人,在学硅谷的时候他们考虑形成相对优势的一个方向,就是政府给一个宽松环境吸引风投、创投,再加一个政府引导基金发挥作用。


      我注意到,在中国的实践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也希望积极有为,迈出了一些探索的步伐。风投、创投在硅谷打出了一片天地,进而引领了世界潮流,而我们作为追赶者,是不是可以在借鉴方方面面的启示之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积极有为地去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


      这种引导基金绝对不可大包大揽,但是它应在风险共担的情况下,追求政府有限介入后起到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和示范引导作用,支持超常规发展战略。当然,还有必须提到的互联网金融和众筹概念之下的许多探索。现在虽不敢说这方面就一定能够发展到什么样的地步,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不少在和互联网对接以后的喜人发展,在某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兴旺局面。


      技术上我是外行,但我听到一些朋友介绍,中国互联网方面现在做得特别有突破性的企业,最开始的本源技术首先是由美国人用的,美国人用了以后没有产生那种让人眼球一亮的局面。但在中国,这种效应出现了。不论有多少争议,至少现在我们看到了走在前面的一些具体案例。在这方面,显然我们可以更有信心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第四个角度,要强调政府的作用,政策性融资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大问题。前些年我已反复强调,在“三步走”进而实现中国梦的战略中,投融资不只是依靠商业金融,一定还要有政策金融的通盘考量。十八届三中全会终于给出了清晰的信号,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又写入了“六十条”文本。中国要实现“后来居上”的伟大民族复兴,没有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在一起健康、可持续地匹配,我认为是绝对不行的。这应是一个在战略层面首先要确立的基本概念。


      那么,在运用政策工具支持政策融资这方面,当然必须继续运用以财政资金为后盾的政府贴息、政府支持的政策性信用担保以及这种信用担保和商业性信用担保之间的合流互动,再加上有前面提到的产业基金、引导基金方面的一些政府的作为。


      这方面长三角已有很好的经验:比如,过去财政年年要出钱支持小型科技企业创新活动,这是考核工作成绩必考内容,但年年出去的钱是“撒胡椒面”式的,是所谓“消耗型”的,出去以后很难追踪绩效,在中国这个关系社会中,分配过程成了“处理关系”的一种不规范的状态。


      在长三角出现了政府主动提出财政资金由“消耗型”变成“循环型”的案例,政府以产业基金的方式入股,而且入的股不要求分红,财政的钱由消耗型变成循环型,拉动民间资本一起合作。


      民间资本的股东看到这样一个情况,认为降低了风险预判,便更积极地进入,然后运用金融工程、专业知识,与市场对接设计金融产品,以规范的项目遴选、决策机制支持原来无望得到融资支持的一批小型科技企业。我们虽不能(也不应)保证这种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每个项目一定成功,但是不在探索中发展健康可持续的政策金融体系是不符合中国现代化战略客观要求的。


      第五个视角是非常重要的PPP投融资。现在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反复提到、媒体也在热议的PPP在中国大有可为,我们把它评价为制度供给的伟大创新。我们认为,当下中国需要强化增加有效供给的“聪明投资”,PPP就是这样一种融资、投资形式,而且从这种投融资模式的创新可以上升到管理模式、治理模式创新的高度。


      最后,我们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应正视新常态阶段中面临的一系列新挑战。习总书记说到新常态时,非常强调的根本一点就是“创新驱动”,“惟改革创新者胜”;他也多次强调“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要“攻坚克难”啃硬骨头。


      我们应该在投融资领域高举改革旗帜,有所作为地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通过优胜劣汰打造经济升级版,同时“有效政府”发挥应有的作用,使民间层面涌现更多的智慧、潜力和活力,由此形成投融资和金融体系服务于实体经济升级换代的新局面。这样一种历史潮流中的投融资创新大方向,值得我们去共同努力。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9-3-2024 21:02 , Processed in 0.32964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