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6查看
  • 0回复

[BMS] 一定要了解的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的关键差异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4-8-2023 08: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之前写过两篇介绍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的文章,链接如下,我先复习一下相关知识点。链接在此: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上)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下)好了,已经复习完了,哈哈;里面提到了高边驱动的三种防护电路,如下图所示,而且进一步对比了它们的优缺点,下图中的R为线圈电阻。
一定要了解的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的关键差异w3.jpg
同样地,低边驱动也可以有这样的三种防护电路,如下图;可见无论怎么变化,防护器件都是接到驱动输出的一端,而另外一端要么接到电源VCC,要么接到GND。
一定要了解的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的关键差异w4.jpg
我们知道在TVS与二极管串联的防护电路中,其中TVS的作用是钳位MOS开关两端电压,但同时也加快了线圈能量释放的速度,比单个续流二极管要更快,下面实际感受下。下图为单个二极管做防护时的仿真电路,示波器中的绿色波形代表电感线圈里面的电流,红色波形代表开关上面的电压,此时线圈能量释放大概要35us,而且由于单个二极管压降很小,所以开关上的电压不高。
一定要了解的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的关键差异w5.jpg
下图为二极管+TVS管一起做防护时的仿真电路,此时线圈能量消耗时间大概为5us,比上面的时间确实小了很多,但同时也看到,放电时在开关上的电压却升高了很多,原因是增加了TVS两端钳位的电压降;所以要给TVS选取合适的钳位电压,这样才能有效对MOS开关进行防护。
一定要了解的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的关键差异w6.jpg
接着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使用二极管与电阻串联的形式作为防护器件,是否可以呢?具体如下图所示,将钳位的TVS换成了电阻。
一定要了解的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的关键差异w7.jpg
仿真如下图,还是前面的电路参数,只是将TVS换成了一个1KΩ电阻,发现使用电阻确实也可以加速放电,此时时间为1.7us。
一定要了解的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的关键差异w8.jpg
将上面的电阻阻值改成500Ω,仿真得到线圈的能量释放时间为3us,是不是发现这个电阻阻值越小,放电速度反而越慢,感觉有点与认知不太符合哦。
一定要了解的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的关键差异w9.jpg
这是因为电容充放电电路的时间常数为τ=RC,所以减小电阻R,可以有效缩短电容的充放电时间;但是对于电感来讲,其充放电的时间常数为τ=L/R,所以增大电阻R才能缩短电感的充放电时间。不过虽然使用电阻也可以缩短放电时间,但是却不能将线圈的感应电压钳位住,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示波器实际采集到的电压达到了几百V,所以不能使用二极管与电阻串联的形式进行防护。总结:这个月后面要好好准备一个材料,业余时间会比较紧张哦,尽量更新;以上所有,仅供参考。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3-2025 18: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复习了之前关于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的内容。对于高边驱动和低边驱动的防护电路,其关键差异在于保护器件的连接方式。保护器件通常连接到驱动输出端,另一端则根据设计需求连接到电源VCC或GND。在TVS与二极管串联的防护电路中,TVS的主要作用是钳位MOS开关两端的电压,同时它还能加快线圈能量的释放。这是通过其瞬态过电压抑制能力实现的,能有效保护电路免受电压冲击。针对这三种防护电路,建议进一步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以便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保护方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9-8-2025 07:22 , Processed in 0.404024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