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4查看
  • 0回复

[OBC]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硬件方案设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3-2024 15: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1、无线充电概述

无线充电是电动汽车除快充、慢充、换电外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补电方式,它与慢充的方式是非常相似的,主要区别是在于变压器的传递电能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车载充电的变压器都置于车内,而无线充电的变压器原、副边绕组分别置于车外和车内,通过高频磁场耦合来传输电能。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硬件方案设计w1.jpg

无线充电的电能传输主要包括电磁感应式充电、磁场共振充电和无线电波式充电三种方式。
电磁感应式: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对附近的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产生电流。工作频率级别一般为KHz,相对的输出功率大、效率较高。该形式的无线充电需要特定的位置,才能精确充电,充电距离必须控制在0-10cm之间。

磁场共振式:发送端与接收端频率相同,通过共振效应,传输电能,可实现远距离充电,充电位置自由度高,但充电的效率不高。一般适合于中距离传输,关键的是电能传输不受空间非磁性障碍物的影响,在电动车汽车静态无线充电中优势更明显。由于磁场共振充电方式的稳定性好、能量转换效率高的特点,目前被采纳为最佳的汽车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电波式:通过电磁波传输电能。小功率充电,充电位置不固定,充电时间长,效率低,传输距离长。
2、无线充电工作原理
无线充电的工作原理是将电能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向外发射,并在接收端接收能量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并将电能存储到电池内实现充电。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硬件方案设计w2.jpg

无线充电的核心在于耦合线圈,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耦合进行能量传递,线圈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电能传输,发送线圈端由原级电能转换电路、补偿电路组成,接收线圈由补偿电路、电能转换电路组成,转换完成后给储能装置进行充电。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硬件方案设计w3.jpg

无线充电通过电网将电能传输到地面充电设备,地面充电设备与车端充电设备通过线圈耦合,将电能进行传递,给车辆动力电池充电。电网的交流电通过滤波、整流、PFC、逆变电路通过耦合线圈后,在车端无线充电装置中进行整流、DCDC电流升压,转换为动力电池的能量。车端控制器具有通讯、检测、定位等功能,地面端设备控制器具有定位、异物检测、活物检测等功能。控制器之间通过wifi或者蓝牙进行信号传递,车端控制器与VCU、BMS、仪表控制与显示充电的过程。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硬件方案设计w4.jpg

地面端与车端进行wifi连接后,进行车与无线充电装置的身份识别,充电握手连接,完成充电连接后,进入充电启动阶段,对车与无线充电桩的充电兼容性进行确认,确认电压及电流平台等信息,并开始异物、定位、活体检测,进行充电前的环境确认,完成充电启动状态后,进行充电传输,当达到充电截止的条件以及故障条件时,停止充电。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硬件方案设计w5.jpg

目前无线充电的功率按照功率等级不同分为3.7kW、7.4kW、11kW、及22kW,在工作范围内均能达到90%以上的系统效率。
3、无线充电的优势及劣势
优势:无人驾驶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无线充电成为刚需。无线充电技术与L3自动驾驶技术的融合,当车辆停在停车场入口处,开启自动驾驶寻找车位模式,找到车位后,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实现车辆无线充电,充满电后,等待驾驶员召唤。无线充电简单方便,即停即充,不需手动操作,没有线缆拖拽,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安全可靠、方便、极致体验。

劣势:成本高,高于传统直流桩;电能损耗高于充电桩;电磁辐射是否有伤害性的不确定性;功率小,属于慢充的形式。
4、无线充电技术的硬件方案设计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硬件方案设计w6.jpg

耦合线圈将无线充电系统分为GA(地面部分)和VA(车载部分),这两部分之间没有电气上的物理连接。两者都有独立的数字控制电路,包含无线数据通信单元,分别称为地面、车载通信单元。地面、车载通信单元通过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进行数据交互。地面、车载部分都包含单相全桥逆变/PWM整流电路。当动力电池充电时,地面部分的单相全桥逆变/PWM整流电路可以采用“移相控制”工作在逆变状态,而车载部分的单相全桥逆变/PWM整流电路工作在整流状态;当动力电池放电时,与之相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4-3-2025 07: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硬件方案设计,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补电方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高频磁场耦合实现电能传输,主要包括电磁感应式充电、磁场共振充电和无线电波式充电三种方式。其中,电磁感应式充电具有输出功率大、效率高的特点,但需要特定位置精确充电,充电距离较短。针对此方案,建议深入研究高频磁场耦合技术,优化线圈设计及功率转换效率,同时考虑电磁辐射和安全性问题。无线充电硬件方案应确保高效稳定传输电能,提高充电距离和适应性,以适应不同电动汽车的需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4-3-2025 07: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硬件方案设计,我为您提供了专业回复如下:

无线充电作为一种新兴的汽车补能方式,具备多种技术优势,并广泛受到市场关注。方案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多种无线充电方式如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和无线电波式充电等。其中电磁感应式充电因输出功率大、效率高而成为主流选择。设计时需关注硬件布局与安装精度,确保无线充电过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建议对车载变压器进行精细化设计,以提高电能传输效率并优化空间布局。同时,考虑无线充电的安全性、兼容性和未来发展趋势,确保方案具备可扩展性和前瞻性。以上仅为初步方案,具体设计需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和用户需求进一步细化和优化。

关于电磁感应式的充电位置限制和距离限制,这是一种技术挑战,需要我们在后续的设计中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9-8-2025 15:48 , Processed in 0.440551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