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303查看
  • 0回复

[驱动电机] 感应电机传统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3-2024 21: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导读:本期文章介绍感应电机传统三电平12扇区的直接转矩控制。针对两电平直接转矩控制在高速时驱动功率不足和转矩脉动大的问题,从而引进三电平来进行改善。
一、引言

为了解决两电平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转矩脉动大、响应慢和驱动功率不足的问题,本节介绍三电平逆变器的原理及其应用于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具体方法,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其可行性和优越性,结果显示该控制方法具有动态响应快、抗扰性强、转矩脉动小、谐波分量小、开关频率稳定等优点,对提高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性能以及减小开关管的损耗有一定的成效。
感应电机传统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w1.jpg

图1-2 感应电机三电平12扇区的直接转矩控制框图
二、两电平直接转矩控制

感应电机传统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w2.jpg
图2-1 两电平逆变器电压矢量两电平的直接转矩控制产生8个电压矢量,其中有两个零矢量用于减速或延时。这种控制方法比较粗糙不精确,尤其在定子磁链由某一扇区运动到零一扇区时,磁链轨迹会明显脱离标准圆形轨迹,使磁链轨迹畸变,从而导致定子电流的突变,引起电磁转矩的脉动,若电机高速运行则会造成转轴的抖动,同时发生较大的噪声,严重的会使电机线圈内的电流反复跳变,影响系统运行。

感应电机传统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w3.jpg

图2-2 磁链圆轨迹
感应电机传统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w4.jpg

图2-3 仿真波形变化情况从图(2-2)和(2-3)可知,磁链圆轨迹畸变和电磁转矩的脉动比较大。
三、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
感应电机传统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w5.jpg
图3-1 三电平逆变器拓扑原理图
感应电机传统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w6.jpg
图3-2 三电平逆变器的电压矢量
从图(3-2)可知,三电平逆变器有27个电压矢量。与传统的两电平逆变器相比,在三电平逆变器中,电压矢量为27,远远大于两电平的矢量数8,所以矢量选择范围更广,能够更好地逼近正弦磁链,控制电机获得更好的控制性能。

感应电机传统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w7.jpg

图3-3 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仿真(三电平12扇区)

感应电机传统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w8.jpg

图3-4 12扇区

感应电机传统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w9.jpg

图3-5 磁链圆轨迹

感应电机传统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w10.jpg

图3-6 仿真波形变化情况
从图(3-5)和(3-6)可知,磁链圆轨迹畸变和电磁转矩的脉动比较小。
、总结
本文叙述了两电平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的控制原理,并进行了仿真,证实了其存在的不足。针对其不足引入了三电平逆变器,阐述了控制策略,分析了其整个控制过程,并通过仿真验证了三电平多矢量控制对谐波抑制及减小转矩脉动的有效性和应用于大功率非恒转矩负载的实用性,较为显著地提高了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抗扰性和控制精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3-2025 18: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应电机传统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是一种先进的电机控制策略,为克服两电平直接转矩控制的缺陷,我们采用三电平逆变器以优化性能。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减少转矩脉动和加快动态响应速度,同时降低谐波分量与开关损耗。图1-2展示了感应电机三电平12扇区的结构图,清晰展示了电机控制过程中的区域划分。通过MATLAB仿真验证,该控制策略展现出了优越的可行性及性能优势。对于感应电机的驱动与控制领域,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将成为一项重要技术革新。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3-3-2025 18: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应电机传统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导读:针对感应电机两电平直接转矩控制存在的问题,本文引入三电平技术进行优化。通过三电平逆变器的原理及其在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中的应用,实现了更为优化的系统性能。文章重点阐述了基于MATLAB仿真验证的技术成果及其优点。结合图1-2可知,该控制方法具有动态响应快、转矩脉动小等优点,对于提升感应电机运行效率、减小开关损耗具有显著成效。同时,此方法也有助于减小谐波分量,提高系统稳定性。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3-2025 18: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应电机传统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是一种先进的电机控制策略,针对两电平直接转矩控制在高速时的不足,通过引入三电平逆变器进行改善。该控制方法采用12扇区划分,有效减小转矩脉动,提高动态响应和抗扰性。通过MATLAB仿真验证,该策略具有优异性能,能有效提高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性能并降低开关管的损耗。图1-2展示了感应电机三电平12扇区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3-2025 18: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感应电机传统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该控制方法能有效解决两电平直接转矩控制在高速时的问题,如驱动功率不足和转矩脉动大等。通过引入三电平逆变器,提高了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性能。经MATLAB仿真验证,该控制方法具有快速动态响应、强抗扰性、小转矩脉动、小谐波分量及稳定开关频率等优点。图1-2展示了感应电机三电平12扇区的分布,这对于精确控制感应电机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系统性能,也降低了开关管的损耗。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3-2025 18: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应电机传统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是现代电机控制领域的重要技术革新。为解决两电平直接转矩控制在高速时的问题,三电平逆变器的引入极大提升了系统的性能。通过细致分析三电平的原理及其在异步电机中的应用,并经过MATLAB仿真验证,该控制方法表现出优秀的动态响应和抗扰性,显著减小转矩脉动和谐波分量,有效稳定开关频率。

感应电机三电平12扇区的划分,使得电机控制更为精细,优化了电机的运行效率。仿真与实验数据均证明,这种控制策略不仅提高了驱动性能,还降低了开关管的损耗。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感应电机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在电动汽车、工业驱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3-2025 18: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感应电机传统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的研究,是一项重要且极具实际价值的探讨。在两电平直接转矩控制面临高速时驱动功率不足和转矩脉动大的挑战时,三电平逆变器的引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结合三电平逆变器的原理和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我们实现了动态响应快、抗扰性强、转矩脉动小及谐波分量小的控制效果。此外,这种控制策略对提高系统性能、降低开关管损耗具有显著成效。图1-2清晰地展示了感应电机三电平12扇区的结构特点,对于进一步理解该控制系统的工作机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3-2025 18: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感应电机传统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的技术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实际价值。该技术引入三电平逆变器结构,解决了两电平直接转矩控制在高速运转时的转矩脉动大与驱动功率不足的问题。采用此控制技术能够实现电机的更稳定运行以及更高效率的控制表现。基于此控制策略的感应电机运行表现稳定可靠,显示其具有显著的优点:具备更快速动态的响应速度,优越的抗扰动能力,显著减少转矩脉动和谐波分量,并稳定开关频率。特别是在现代高性能感应电机系统中,这项技术有助于减小开关管的损耗并提高整个驱动系统的效率与寿命。结合图示的感应电机三电平12扇区结构,本文为该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3-2025 18: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关于感应电机传统三电平12扇区直接转矩控制

一、引言

针对两电平直接转矩控制在高速运行时所遇到的驱动功率不足和转矩脉动较大的问题,我们引入了三电平逆变器技术。此项技术通过增加电压矢量,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控制精度。对异步电机实施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可有效减少转矩脉动和谐波分量,加快动态响应速度,并降低开关管的损耗。此外,其抗扰性强的特点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经过MATLAB仿真验证,三电平控制方法的优越性显而易见。图1-2展示了感应电机三电平12扇区的结构示意,通过此结构可实现更为精细的转矩控制。希望此文为读者提供了有关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指导。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9-7-2025 02:24 , Processed in 0.402515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