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7查看
  • 0回复

[应用层软件] 汽车软件开发V模型的本质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1-7-2015 18:4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2-4-2024 20: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太多人在讲V模型了,但越是司空见惯的概念,似乎越让人难以达成共识。这篇文章给出我的观点。

    开发模型其实有很多,比如,增量式、原型式、螺旋式、喷泉式、W模型等。限于篇幅且必要性不大,我们不讲那么多。

    其实,能够反映最基本工程逻辑的模型就是瀑布,包括V模型在内的其他模型大多是以瀑布为基础来衍生的,或多或少也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我们先从瀑布说起。

    1瀑布模型是一种认知逻辑
    瀑布模型是大家听得最多的,也是具备最朴素的认知逻辑的一种模型。

    瀑布模型,顾名思义,就是像瀑布的水流一样逐层推进。

    简单来说,就是在需求、设计、测试3大基础板块上的扩展,各项工程活动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按次序排布,并逐层驱动直至最后一块骨牌倒下。

    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非常易于理解,所以也便于管理。对于标准化、规范化要求比较高的领域,更是极具友好性,就像汽车制造,就是非常典型的瀑布。

    汽车软件开发V模型的本质w1.jpg

    一个简单的、单一的软件模块的开发,如果需求描述清晰、设计方式确定、测试用例明确,最佳的办法也就是一波流的瀑布。

    当然,不是像一串珠子一样的单向、单通道、串行模式才是瀑布。即使是最简单的一个机械件开发,也会有并行、来回反复修正的过程。

    总体的,我们可以总结瀑布在广义上的两个特点:


      在时间线上线性串行。

      后序输入需要依赖前序输出。


    这样,我们会发现,瀑布不单是一种开发模型,也是一种无法跳脱的思考方式。

    2V模型的本质

    然而,世间规律并非总是完美如12345这样的次序。当我们面临具备一定复杂性的系统和合作环境时,最基础的瀑布模型就不便于我们参考了。

    身处冗长供应链和拥有复杂机电软硬一体系统的汽车,就面临了这样的问题,基于瀑布而演变的V模型就逐渐成为汽车行业应用最广的模型。

    诸如ASPICE、26262、21434等行业内各种体系标准也都是基于V模型搭的架构。

    汽车软件开发V模型的本质w2.jpg

    2.1 层层嵌套的汽车V模型

    V模型习惯被认为是软件开发的一种模型,但对于汽车软件,显然无法独立谈软件。

    我们不妨按照系统工程的方式理解一下,当俯瞰整个汽车的设计开发时,会发现就是一个个大V模型套小V模型的架构。

    首先,多个整车V模型会作为背景板来支撑汽车整体开发架构,并进而支持整车属性定义、造型设计、架构设计、需求拆分、子系统实现、样件交付、整车集成、整车验证等整车里程碑目标的达成。

    接下来,一个个ECU子系统的开发再通过多个小的ECU V模型来不断推进。

    汽车软件开发V模型的本质w3.jpg

    进一步地,每一个ECU子系统还能划分为机械、软件、算法、标定、硬件、子系统集成等学科领域,而它们也是通过更下一级的小小V模型来运转。

    汽车软件开发V模型的本质w4.jpg

    伴随着不断的V模型的迭代,零部件、子总成、功能域系统、整车逐渐成熟,直至整车SOP。

    2.2 V模型的内核

    那么,V模型的内核到底在哪里?有4个点值得关注。

    2.2.1 分层分块细化

    我们对于不太好搞懂的东西,要掰开了、揉碎了看。就像我们认识物质,一直从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深挖下去才算是多少弄明白点。

    2.2.2 高度关注验证确认

    汽车及汽车软件的开发涉及大量的各层级的验证。狭义上,就是工程上的测试;广义上,所有的评审、走查、里程碑、审计、试驾都是验证确认的一部分。

    2.2.3 分工合作

    第一条的可分层细化也是分工合作的前提,反过来,分工合作的模式也影响了系统的层次和架构,这是相互的。就像康威定律所指出的,“产品必然是其组织沟通结构的缩影”。

    2.2.4 开始“混沌”

    现在的问题在于,划分为不同“层”和“块”的V模型并不是终极解决方案。

    汽车行业开发生态与V模型相互成就,V模型在汽车业的蓬勃中也成为骨架。

    但随着软件的进入、域化、集中化的演变,系统到组件的层级关系越来越弱化,组件之间的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

    现实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矛盾于这是系统需求还是软件需求,纠结于这是软件测试还是硬件测试抑或是集成测试。

    分层分块概念的混沌正在变得明显。

    于是,解决这种混沌就成为当下的重点,或许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再次由乱到治,但这个过程中,并不用太急着去质疑V模型本身的存在意义。

    3全文小结
    总结下来,本文给出了3个关键信息或观点:
      瀑布是一种基础的认知与工程逻辑。复杂的汽车是通过层层嵌套的V模型逐渐走向SOP的。
      V模型的特点在于分层分块细化、高度关注验证确认、分工合作,但目前遇到了分层分块混沌的问题。


    4写在最后
    混乱之下,我们最容易被概念蒙蔽,大家都喜欢标新立异。
    实际上,无论如何,我们走不出工程最本源——瀑布,也离不开V模型的内核思路,至少在目前,它依然是我们认识、理解汽车软件的基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3-2025 1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软件开发中的V模型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开发模型,它以瀑布模型为基础,注重需求和设计的验证与确认。从本质上讲,V模型体现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双向映射关系,即开发活动与其对应的验证活动需相互关联、并行进行。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阶段都包含对应的验证阶段,以确保软件开发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尽管存在多种开发模型,但V模型在汽车行业软件开发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因其直观、易于理解且能有效管理软件开发和验证过程。总的来说,V模型及其衍生模型在汽车软件开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3-2025 1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软件开发中的V模型,作为众多开发模型中的一种,其本质是以瀑布模型为基础,进行延伸和衍生的一种模型。V模型强调验证与验证的贯穿性,从需求分析开始,到设计、实现、测试等各个阶段,都伴随着验证活动。

    从本质上讲,V模型体现了软件开发的顺序逻辑与迭代优化的思想。从需求分析开始,逐层推进至实现,同时在每个阶段进行验证与评审,确保软件开发的正确性和质量。因此,V模型在汽车行业软件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它与其他模型如瀑布模型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共同构成了汽车软件开发的完整体系。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3-2025 1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软件开发中的V模型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开发模型,它以瀑布模型为基础,强调验证与验证的逆向过程。从本质上来说,V模型体现了软件开发中的基本工程逻辑,即需求、设计、开发、验证的循环过程。

    首先,需求被明确和细化,然后进行设计以满足这些需求。接着进入开发阶段,完成软件的编码和集成。之后是验证阶段,确保软件满足需求和设计标准。这四个阶段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V形结构。V模型的优点在于其强大的验证机制,有助于确保软件开发的可靠性和质量。因此,V模型在汽车软件开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3-2025 1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软件开发中的V模型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开发模型,其本质是以瀑布模型为基础,强调验证和确认的过程。V模型中的每一阶段都与需求、设计、测试密切相关,与瀑布模型的理念相呼应。从本质上说,V模型是一个集成化模型,它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个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确保软件开发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尽管存在其他多种开发模型,如增量式、原型式等,但V模型在汽车软件开发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它能够直观地展现开发过程中的验证和确认活动,帮助团队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总之,理解V模型需从瀑布模型出发,掌握其核心理念,才能更好地把握汽车软件开发的本质。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3-2025 1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软件开发中的V模型,是一种基于瀑布模型的衍生开发模型,其本质在于以验证和验证为核心,强调从需求到实现的逐步验证过程。虽然现今各种开发模型层出不穷,但V模型依然以其清晰、直观的特点被广泛采用。

    V模型以瀑布模型为基础,更加注重开发与验证的并行进行。在需求、设计、实现等各个阶段,都有对应的验证阶段与之对应。这种结构有利于在早期阶段发现问题,降低后期修改成本。

    总的来说,V模型是汽车软件开发中一种重要的开发模型,它体现了最基本的工程逻辑,是许多其他开发模型的基石。通过瀑布模型的逐步推进,结合V模型的验证理念,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汽车软件开发。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3-2025 1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软件开发中的V模型,是瀑布模型的一种变种或者说是其延伸。它本质上反映了一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验证与确认流程。从需求分析开始,逐步设计、编码、集成,直至最后的测试验证,形成一个闭环控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V模型强调了测试在软件开发中的核心地位,从需求分析阶段就开始考虑测试策略,确保软件开发的每一步都有相应的验证手段。相较于瀑布模型,V模型更侧重于验证和审查活动,确保软件开发的可靠性和质量。可以说,V模型是瀑布模型的一种深化和补充,它们都是基于过程分阶段的开发思路,只不过侧重点不同。总的来说,无论是瀑布模型还是V模型,其核心都是确保汽车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3-2025 1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软件开发中的V模型,作为众多开发模型中的一种,其本质是以瀑布模型为基础,进一步针对软件开发的验证和确认活动进行强化和具体化。V模型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重视测试和验证,与瀑布模型中各环节顺序进行、逐层推进的认知逻辑相一致。

    从瀑布模型说起,它是最朴素的认知逻辑体现,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环节,各环节有序进行,层层递进。而V模型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强化了验证和确认环节,使得软件开发过程更为严谨。从需求分析开始,每一个设计阶段都有相应的验证阶段与之对应,以确保软件开发的正确性和质量。

    总的来说,V模型是汽车软件开发中一种重要的工程模型,其以瀑布模型为基础,注重测试和验证,确保软件开发的正确性和质量。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9-8-2025 05:48 , Processed in 0.407164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