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19查看
  • 0回复

[充电系统] 比亚迪双枪充电技术解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1-7-2015 18:4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4-4-2024 08: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比亚迪在北京举办了“不止于快,全能进化——比亚迪全场景高效充电技术沟通会”,比亚迪汽车工程院副院长凌和平先生全面展现了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不同时期,比亚迪不断推出更符合新能源用户需求和充电国情的解决方案,并在会后针对媒体的疑问进行了解答。关于这次活动的报道已经很多,我们就挑重点聊聊。沟通会中比较醒目技术点有:双枪充电、电池智能脉冲自加热以及复合直冷技术。下面我们先就这几点大体说一下。
    比亚迪双枪充电技术解析w1.jpg

    1、复合直冷
    大家比较熟悉的传统电池包散热一般都是在电池包的底部布设一层直冷板,冷媒路径也往往是一入一出式的单条路径。这种方式很明显会造成电池顶部与底部、冷媒的电池包入口区域与出口区域存在一定的温度差,对于电池充放电性能、稳定性、寿命等都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比亚迪这次的复合制冷技术则是通过电池上下两面均铺直冷板的设计,以及2套冷媒独立控制系统,进行了补偿式流道设计,电池冷却面积提升100%,换热能力提升85%以上。首先为什么原来直冷板多数都只布置于电池底部,是因为厂家省成本而不顾温度的均匀性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早先电池单体、模组的极耳布置基本都位于顶部,大量的导线从安全性、纵向高度、热传递布局等多方面阻碍了顶部的散热布置。而从比亚迪首创的刀片电池开始,此类电池的极耳已经改在电池的一端侧面。这样一来带来了一系列的电池包内布局的巨变,其中就包括上下两面铺设的直冷板。
    比亚迪双枪充电技术解析w2.jpg

    而这个技术通过2套冷媒独立控制系统实际上将电池包内的散热做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除了官方提到的换热能力的提高,也更提高了直冷板出入口的温度均匀性,此外也为下面要聊的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系统支持。
    2、电池智能脉冲自加热
    这个技术是干什么的?简单理解,就是通过将电池包内的电池分为两对(现阶段可能是组对组,也可以设计为单体对单体)。通过两部分电池直接互相充放电(一部分电池对另一部分电池充电),通过短时间、高频率(充放切换)的充放电电流通过电池内阻转化为热能,配合上面说的复合直冷技术,以在低功率需求或低温不良状态下尽可能的提高电池温度。这样双管齐下的加热方式,也对电池的温度一致性很有效果。相较于之前业内普遍采用的主要依赖于底部直冷板通过加热电池底部向电池内部进行热传导、配合低功率慢充逐步提升电池内部温度的模式,效率与效果自然有了飞跃。
    3、双枪超充
    双枪充电这个事情,我相信关注电动汽车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这项技术应用于商用车领域已经多年,很多朋友可能都看到过公交场站等处的双枪充电情景。当然比亚迪目前在乘用车上推行的双枪超充还是有一些不同之处的。早前的商用车双枪充电,更多只是利用双枪带来的高“充电带宽”来提高充电速度,以尽快喂饱商用车数百度的电池容量。那时的双枪充电往往需要专用充电桩的配合,使用上局限性很大。


    而这次比亚迪乘用车的双枪超充,就不得不提到其多年来在“800V”领域、充放电管理领域多年的积累。早在2015年比亚迪基于当时的“400V”充电基础设施,就已经逐步在量产车型上应用了升压充电技术,已经具备了近期火热的“800V”平台的相当属性。
    比亚迪双枪充电技术解析w4.jpg

    大家都知道电功率=电压×电流、电功率=电阻×电流的平方,在充电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充电电流对于发热等充电损耗影响巨大。而双枪快充技术借助于“800V”平台的优点,使得双路汇入的大电流经过充电管理系统的调整升压后汇入后端“高压平台”,极大降低了车端的电损耗。借助于双枪超充,车主可以更加便捷、广泛的享受极速快充的便利,更大承度的利用了现有充电基础设施。咱遇到“800V”桩完整体验;“400V”桩也能用,要是赶上有俩挨着的“400V”也能享受高压快充的高效充电体验。当然双枪快充在实际使用中可能还是会遇到一定的兼容性问题。例如充电供应商对于同时扫码启用两台充电桩的支持与否,可能需要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去检验了。
    比亚迪双枪充电技术解析w5.jpg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参考。如若所发文章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予以删除。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0-5-2024 13:30 , Processed in 0.40279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