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楼主: zjg962000

电路搭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7-2010 11: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还要考虑阻性元件和感性元件不能共用一个搭铁,以免产生干扰,要尽可能的分开搭铁,对整个电路影响较大的,如安全气囊、ABS等,近可能考虑就近原则,因为线路过长,会使线束电压减弱。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9-7-2010 11: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能研究下汽车的全车电路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7-2010 22: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zjg962000


有的地方搭铁是用到编织铜线,
我就想请问一下为什么要用编织铜线?
跟普通线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要编织的?有的还是镀锡的?
我看到这种线是外面也不用绝缘层,不会漏电吗?
若是他自带绝缘,那在搭铁端子压上去之后怎么保证电流导通良好呢?
我一直搞不清这个问题,也查不到相关资料,只有在这里向高手讨教了。。。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7-9-2010 15: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铁不好会出现很多莫名其妙的问题。。。遇到这种问题,最好是就近打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9-2010 18: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上次遇见仪表搭铁不良,结果整个表数据乱显示,搞死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5-10-2010 13: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双线制搭铁好是好,但成本太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8-11-2010 09: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搭铁不良会造成灯光暗或几个灯都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8-11-2010 19: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一辆奥迪200 因为发动机与大梁打铁不好,导致无法发动车,均以为是马达坏了,最后从发动机与大梁重新接了一根搭铁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4-12-2010 00: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都是高手,看来还得多学习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0-12-2010 17: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卡车发动机搭铁松动没什么影响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0-12-2010 17: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具体要看整车的其他部件有无隐藏的备用搭铁回路,例如你提到的钢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0-12-2010 17: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当整车的布置结构和其他部件无法提供隐藏的备用回路,最糟糕的是隐藏的备用回路容量过小时候,会引起相当严重的后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0-12-2010 17: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起动机处搭铁不良,就会引起启动时,烧毁底盘线束的故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0-12-2010 17: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原因就是起动电流无法通过起动机外壳回到蓄电池负极,结果走了与车身连接的钣金件,更糟的是车身钣金通过一条细搭铁线回到底盘,结果可想而知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0-12-2010 17: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烂设计就是埋下了隐患,当起动机搭铁线松动时,100%出现离奇故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2-7-2025 21:30 , Processed in 0.608995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