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8615查看
  • 30回复

[道路试验] 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11-2008 09: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汽车的操纵性是指汽车对驾驶员转向指令的响应能力,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轮胎的气压和弹性,悬挂装置的刚度以及汽车重心的位置都对该性能有重要影响。
汽车的稳定性是汽车在受到外界扰动后恢复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以及抵御发生倾覆和侧滑的能力。对于汽车来说,侧向稳定性尤为重要。当汽车在横向坡道上行驶。转弯以及受其他侧向力时,容易发生侧滑或者侧翻。汽车重心的高度越低,稳定性越好。合适的前轮定位角度使汽车具有自动回正和保持直线行驶的能力,提高了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如果装载超高、超载,转弯时车速过快,横向坡道角过大以及偏载等,容易造成汽车侧滑及侧翻。
舒适性是轿车最重要的使用性能之一。舒适性与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有关,而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又与悬架的特性相关。所以,汽车悬架是保证乘坐舒适性的重要部件。同时,汽车悬架做为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之间作连接的传力机件,又是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部件。因此,汽车悬架往往列为重要部件编入轿车的技术规格表,作为衡量轿车质量的指标之一。
  汽车悬架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传力装置等三部分,这三部分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力的传递作用。从轿车上来讲,弹性元件多指螺旋弹簧,它只承受垂直载荷,缓和及抑制不平路面对车体的冲击,具有占用空间小,质量小,无需润滑的优点,但由于本身没有摩擦而没有减振作用。减振器指液力减振器,是为了加速衰减车身的振动,它是悬架机构中最精密和复杂的机械件。传力装置是指车架的上下摆臂等叉形刚架、转向节等元件,用来传递纵向力,侧向力及力矩,并保证车轮相对于车架(或车身)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规律。
  汽车悬架的形式分为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两种:非独立悬架的车轮装在一根整体车轴的两端,当一边车轮跳动时,影响另一侧车轮也作相应的跳动,使整个车身振动或倾斜,汽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较差,但由于构造较简单,承载力大,目前仍有部分轿车的后悬架采用这种型式。
  独立悬架的车轴分成两段,每只车轮用螺旋弹簧独立地安装在车架(或车身)下面,当一边车轮发生跳动时,另一边车轮不受波及,汽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好。但这种悬架构造较复杂,承载力小。现代轿车前后悬架大都采用了独立悬架,并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独立悬架的结构分有烛式、麦弗逊式、连杆式等多种,其中烛式和麦克弗逊式形状相似,两者都是将螺旋弹簧与减振器组合在一起,但因结构不同又有重大区别。烛式采用车轮沿主销轴方向移动的悬架形式,形状似烛形而得名。特点是主销位置和前轮定位角不随车轮的上下跳动而变化,有利于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麦克弗逊式是绞结式滑柱与下横臂组成的悬架形式,减振器可兼做转向主销,转向节可以绕着它转动。特点是主销位置和前轮定位角随车轮的上下跳动而变化,这点与烛式悬架正好相反。这种悬架构造简单,布置紧凑,前轮定位变化小,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所以,目前轿车使用最多的独立悬架是麦弗逊式悬架。
为了提高轿车的舒适性,现代轿车悬架的垂直刚度值设计得较低,用通俗话来讲就是很“软”,这样虽然乘坐舒适了,但轿车在转弯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会产生较大的车身倾斜角,直接影响到操纵的稳定性。为了改善这一状态,许多轿车的前后悬架增添横向稳定杆,当车身倾斜时,两侧悬架变形不等,横向稳定杆就会起到类似杠杆作用,使左右两边的弹簧变形接近一致,以减少车身的倾斜和振动,提高轿车行驶的稳定性。
  从外表上看似简单的悬架,包含着多种力的合作,决定着轿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轿车十分关键的部件之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11-2008 10: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操稳

有与四轮转向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相关的帖子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0-3-2009 10: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的操稳试验是大家最关心的,但上传的资料只是那么几篇,而且转载来转载去,真的没有新意,道路试验人员太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0-3-2009 19: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在国内关于操稳的研究还很少,其实这是整车制造技术中非常关键的地方,也是很难搞好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1-3-2009 09: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定义介绍的非常清楚!多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4-2009 21: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操纵稳定性:分开来说一个是车子操纵性,也是说操纵车的难易程度,稳定性在操纵完后车子的收敛性,绝对不希望发散。
车子的操纵稳定性相关部件很多,除了一些附件整车很多部件都和操稳有关,底盘系统是这些parts占的比重比较大的
悬架系统:悬架静态机构、动态运动特性K&C,toe,camber变化特性等
轮胎:和地面接触的唯一部件,很重要的部件
还需要足够车身刚度
希望大家有经验都来谈谈,一起交流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5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7-6-2009 14: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操纵稳定性还与车的知心高度有很大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3-2010 23: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操纵稳定性试验有 稳态回转 蛇行  转向回正  转向轻便性 剩下的我没做过有点危险。最郁闷的是试验结果不好我该从哪里 改善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1 鼓励讨论【重在参与,不以对错论英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7-2010 14: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角脉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5-7-2010 09: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操纵稳定性试验有 稳态回转 蛇行  转向回正  转向轻便性 剩下的我没做过有点危险。最郁闷的是试验结果不好我 ...
zhanghan2101 发表于 4-3-2010 23:22


你所说的试验结果不好具体是指哪方面?例如出现过渡转向?还是回正慢,残留多?
具体一些我们好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7-2010 16: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验结果不好?按照什么方法做的?国标吗?国标上的试验方法比较粗糙,缺少很多重要细节。如果就是按国标上说的那样做,做出来的结果可信度很低的。仪器信噪比,差数据处理起来也是很头疼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7-2010 22: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汽车试验


    按国标做的 最头疼的就是稳态的数据了  前后轴侧偏角差 有时候从-0.5开始增大  到2米秒方 的时候 才刚到0    这个在最头疼   不知道什么原因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8-2010 10: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zhanghan2101


    是按定转角还是定半径法实验?采集的数据误差大一方面和驾驶员的操作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就是仪器本身的关系,采集精度影响很大的。这些只能靠自己去处理分析了。我见过用机器人做出的数据,效果好多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8-2010 13: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也能做到机器人那样的数据,不过操稳试验不是普通驾驶员就能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8-2010 13: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zhanghan2101


    国标里说的那些操稳试验内容只不过是给你指了个方向,让你入门的,决定试验是否成功数据是否有效的关键的东西并没有写出来,还是得靠你自己主动去总结摸索。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1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8-7-2025 18:19 , Processed in 0.892185 second(s), 5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