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2318查看
  • 41回复

新能源特别是电动汽车的前景分析,个人浅见!探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4-1-2010 12: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电动汽车近来越加炒的的火热,这个话题在最近的北美展上更上层楼的被提及。电是好东西这点毋庸置疑的,无污染,方便,减少中间环节,刹车等动力也会提升不少。
但有一个最大的问题,电从哪里来? 怎么转换法? 怎么储存? 损耗度?

我个人这里谈的是将来的大众市场,小众市场和实验类项目暂时不列入讨论范畴,因为意义不大。

说实话能大规模应用的话电力需求不是一点半点,发电厂的增加更是首先必须工作! 而电从哪里来?
1.化石能(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稳定的提取源但时间估计在百年后会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作为太阳能的一种广义储能未来不太光明。
2.风能、太阳直接辐照能、化学(化学反应、垃圾回收等)能、潮汐能、海流能等,作为小众的一种不一一单列
3.水利能 可以作为大规模输出并稳定持续的一种清洁能源,有生态环境保护的担忧,但目前对世界来说别无其他更好的方法可选。
4.核能  包括核裂变、聚变的新技术,将来的明星能源,目前来说唯一可以满足人类未来能源需求的能源。但技术没有大规模突破。(太阳就是这种燃烧方式)
5.反物质 等暂时超出人类控制能力的能源,暂时停于理论猜想,甚至理论还不成熟。

化石能不去探讨了,这么久了,反正能撑几年是几年吧,总之油价是只涨不跌的,我个人认为。
2.项目 作为大规模的运营缺乏基础力量,只能作为对主流的一种有力补充,对全球来说不能算是主流应用,我掠过。有争议的朋友可以另外开贴交流。
3.水利能 可以大规模应用但面临生态难题等一系列后续问题、包括移民、水道、淤沙、岸基压力,还有地理承受力等(汶川地震也还没有下结论呢),目前来说有是只能建,但是实属无奈之举。
4.核能 目前唯一值得投大力气研究的技术  托卡马克、欧洲对撞实验室等都是在这个范畴开展研究,这个是未来能源之星,有了这个技术后在加上后续的储能技术就实现了真正21世纪的能源难题。

下面说说储能装置  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化学能电池等目前来说都没有取得大突破,不能作为产业推广,比亚迪说的再牛,他卖的仍旧是传统汽车。超导体储能、化学生物质储能目前还是没有取得大突破,这个对电动汽车来说仍旧是最大瓶颈,看到了瓶颈才能分析电动汽车的状况。


综上两个问题,能源的产生、储存都没有大的突破,所以在产业领域不能鼓吹电动汽车的。因为基本问题没有解决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

丰田普瑞斯等车只是一个补充,城市怠速用电(省去红灯的油耗和怠速油耗),但真正路上是不省油的,所以产业应用来说不能是一个突破只能是耍了聪明和提供了一种减少消耗的办法,对改善空气质量和碳问题有帮助。


结论:电动车的未来还是很远,从大规模产业推广领域还要走好长的基础工作,电厂,废旧电池的环保问题,以及生产电池的污染这些是必须考虑的元素,转换效率等问题。
做好目前的汽车仍旧是手头主要工作,提高效率,提高效益的同时,加大对新能源的、储能技术的储备非常重要,特别是核能、和储能技术,这个两点做不好,那么也没有电动车的美好将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2-2010 15: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呀,电能就会成为能源的一种标准形式。
由于汽车充电可以充分利用低谷用电,可以很好地平衡电力供应,甚至在电力不足时还可以对外供电呢!
不管是火电还是核电,以及输电系统,都需要有平衡、稳定的负载才能达到高效率,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汽车就是最好的调平负载了,仅此一项,就可以大大提高总体电网的效率。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4-11-2012 15: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赞成,但是未来还是有的,电能就是标准能源,至于电能的获取无论是核能还是太阳能都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5-1-2010 17: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丰田汽车为目前全球电动车热“泼冷水”http://auto.sohu.com/20100125/n269812748.shtml

原文来自搜狐汽车http://auto.sohu.com/20100125/n269812748.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2010 18: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动车本来就不是什么新能源交通工具,电能都是其他能源转换来的,火电油电核电都要转换,我们干吗还费那个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8-2-2010 09: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电动汽车根本的问题还是在汽车电能的获取和储存,如果在这方面没有根本的突破,大规模发展是不太可行的
这一波的电动汽车热潮可能与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有关吧,大家似乎都对锂离子电池在车上的应用十分乐观,虽然目前还并不成熟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1-2-2010 10: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电动汽车根本的问题还是在汽车电能的获取和储存,如果在这方面没有根本的突破,大规模发展是不太可行 ...
fkingreg 发表于 8-2-2010 09:26



    锂电池的成本问题,还有大规模的充电系统及能源转换问题,从大环境来算这笔账并不一定是环保,因为还涉及到废旧电池系统的处理、及能源转化系统的健全,没有10年撑不起来。,但城市混动还是可以尝试的,因为红灯多,呵呵,不必浪费汽油了,但这个太小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2-2010 21: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电力是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啊
你所迷惘的是电从哪里来,这也没错
核电是好东西不假,但是终究要转移到电能
我觉得未来趋势是不管什么能量都转化到电能
也就是并网,而从中取一个平衡,类似于生态平衡一样
就像手机取信号一样,只要有接口给你,你就可以使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3-2010 20: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对啊
打个比方说,夜间由于电网用电负荷地,水电厂都要关闭很多机组,水白白地就放走了,如果电动汽车普及,那么电网有可能得到一个较好的平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3-2010 22: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能国家本来就是缺少的,如果都使用电动车,肯定电是不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4-3-2010 12: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核心电子系统体现竞争力

目前,常规汽车电子产品占整车成本的比例在全球平均为13%,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40%。另据Motorola、Benz等公司的预测,未来汽车技术的革新将有90%来自汽车电子与软件技术。与传统内燃汽车相比,电子产品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占有更大的比重,如在日本Toyota汽车公司生产的Prius混合动力轿车中,汽车电子产品占整车成本的比例已高达47%,因此,相对于常规内燃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将更多体现在汽车电子产品上。
   
混合动力汽车由于保留了常规内燃机和变速箱,其核心电子系统主要包括: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混合动力用发动机(汽油、柴油、燃气)管理系统、自动变速控制系统、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高压电安全控制系统、DC/DC变换器(单向功率流,双向功率流)等。
所以混合动力汽车前景很好!!!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汽车。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5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5-2010 21: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大混合动力技术推广与普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5-2010 10: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纯电动汽车在电池技术,电能的获取,充电设备等很多方面还有很大问题,目前还是混合动力汽车比较现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7-11-2012 18: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看法,没有清洁的电能,电动车还是污染。甚至比常规车污染更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11-2012 15: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30-7-2025 18:21 , Processed in 0.757114 second(s), 5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