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楼主: akulaqiang

[求助] 有没有高手能说明一下在制动瞬间, 前后车轴的制动压力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17-2-2016 22: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8-6-2011 17: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问题看起来很考究,实际上是典型的缺乏设计经验,一味的啃书本,貌似还没从书本绕出来。。。
    从计算的角度,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的影响因素是较多的,但是国标对前后轮抱死的顺序以及刹车的距离是有要求的。。。
    从实际布置设计的角度,前后卡钳的活塞缸径确定后,制动半径确定后,影响制动力分配的也就管压的调节了,水平有高低,早期的比例阀或者感载比例阀通过弹簧机械机构调节液压的分配,现在的ABS,ESP通过电磁阀(最基本的三项职能增压,减压,保压)实现对回路液压的控制。。。

    实际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满足法规的要求,匹配计算基本也是基于经验和现有的产品线进行选型的,毕竟市面上的汽车太多了,各零部件厂商的产品线已经很丰富了,当然新设计一些,也并不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4-11-2015 11:2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19-6-2011 14: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9楼能详细讲一下带回路保护的感载比例阀原理的?
    最好是用公式分析一下》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17-2-2016 22: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6-2011 20: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满足法规是最基本的,但是要做的好的话,还要契合各种主观的feel(如pedal feel)以及满足越来越多的衍生功能(大多是针对各种工况或者提高操稳的角度),说白了就是从人的角度出发,让操作傻瓜化,舒适最大化,当然制动系统本身是个安全系统,安全是第一位的。
    载荷变化引起分配系数变化,这只是一个中间环节,或者说是个表象,去看一下ABS的控制理论吧,从控制滑移率的角度是很好理解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17-2-2016 22: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6-2011 20: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9楼的分析来看,应该是业内人士,只不过你传授人家武功,不能将秘籍打乱顺序,不成逻辑,否则练起来走火入魔,还是一团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6-2011 22: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carcaryan 发表于 20-6-2011 20:40
    满足法规是最基本的,但是要做的好的话,还要契合各种主观的feel(如pedal feel)以及满足越来越多的衍生功 ...

    不用想我的问题会有多复杂,其实我只是问很细节的问题,就像carcaryan同志说的,制动力分配跟载荷有关,这个载荷是怎么来相关?有车身的质量传感器吗?
    别说其他的了,拜托了,各位高手回答了这么多,我一点都没有感觉到问题被回答了.
    其实书上都是这么写的,跟载荷等因素有关,我是问怎么相关, 而不是问它的实现原理,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17-2-2016 22: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1-6-2011 06: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所谓的质量传感器,而是速度传感器,你还是看一下ABS的控制原理吧,滑移率的概率是必须要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17-8-2015 18:05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1-6-2011 1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制动系统控制的发展脉络应该说比较清晰,早期的车没有这些个功能,也是一样可以跑得起来,停得住。但是缺点也很多,难以适应各种路面就是最明显的问题,特别是在不同路面上的刹车效果差别很大。这就是发展ABS\EBD等电控系统的原因,装了这些这些装置能够使的车辆对路面的适应能力提高很多。没有ABS以前汽车怎么设计,制动力分配是怎么考虑的?基本的理论已经存在了,出现ABS以后,是不是以前的理论不适用了呢?不是,是不断的在发展和完善。至于新增加的控制系统使用怎么样的控制方法是另一个问题。就像感载比例阀,他获取的参数就是载荷,但是慢慢发现仅仅用它来控制制动力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后来出现滑移率控制理论,在这套理论的基础上出现了电子控制装置,他获取的参数是轮速与车速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现在装了ABS\EBD等之后对制动力的控制就完美了?我认为还会继续发展,以后新的控制方法可能获取的参数类型更多,更全面,对车辆制动力的控制更加及时、精确。
         不知道我啰嗦了这么多能否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心平气和的讨论问题,共同提高!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6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6-2011 23: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kulaqiang 的帖子

    这位童鞋:
    理论上讲,对于一辆没有配置任何制动力调节装置(如感载比例阀、限压阀、abs等)的制动系统来说,前后轴制动力分配系数是不变的。
    至于你说的空满载状态,也就是车辆轴荷的变化,实质上产生的效果只是对路面附着条件的利用不同。
    你可以这样理解:制动力分配系数指的是车辆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而我们平常讨论的制动力的时候常指的是路面的制动力,这个是考虑了路面的附着条件。
    正因为如此,当轴荷变化时,实际产生的路面制动力也是变化的,所以才需要配置一些列制动力调节装置去调整不同轴荷下的制动力大小以满足法规的要求!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4-6-2011 18: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各位, 我现在对制动力分配的理解是, 不单是指的前后轴制动力分配, 而是在四个车轮之间进行制动力分配.
    EBD与ABS的不同在于:
    ABS是在制动动作发生后, 监测到滑移率超过了0.2~0.3 的区间, 才实施ABS四大过程.
    而EBD的动作,在制动动作发生时,就已经开始调节四轮制动力的变化, 而调整的根据就是, 使四轮的滑移率保持同步.
    而其载荷的多少最终会在滑移率上有所体现, 所以EBD只需要实时检测滑移率的变化, 来调控四轮制动力的大小就可以满足它的目的.
    不知道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4-6-2011 18: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 (大家不要崩溃哦:))
    在专业设计书籍上, 会有一个对于前后制动力分配的计算公式, 我想问一下, 在设计过程中, 怎么来利用它?
    既然EBD的输入只是四轮各自的滑移率, 而该公式里并没有引入滑移率的东西.
    那这个公式和实际当中的EBD控制原理会有什么联系吗?
    是用来验证, 还是在系统计算时也会把该公式导入进去.
    不知道是否需要我把该公式上传图片,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4-6-2011 18: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你们对照一下前面的回复和后面几个回复, 我觉得后面二马哥和龙行天下的讲解更能让我明白我的问题, 基本的东西大家都懂, 只是有时候看书看多了, 就会发现, 有很多种说法, 但是实际设计理念, 却和书本上说的不大相同, 虽然原理是相同的.
    这就是所谓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4-6-2011 18: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你们对照一下前面的回复和后面几个回复, 我觉得后面二马哥和龙行天下的讲解更能让我明白我的问题, 基本的东西大家都懂, 只是有时候看书看多了, 就会发现, 有很多种说法, 但是实际设计理念, 却和书本上说的不大相同, 虽然原理是相同的.
    这就是所谓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价值主题【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17-2-2016 22: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4-6-2011 18: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是设计过,基本都知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17-2-2016 22: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4-6-2011 18: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轮荷变化 若制动器制动力短时间不变,则滑移率变,根据控制理论,进行反馈调节,主要是调管压,也就是改变制动器制动力,确保在一个理想的状态驱动或制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17-8-2015 18:05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4-6-2011 19: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制动匹配,先把轴间的分配搞定了,再处理轮间的问题,这样说就明白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3-7-2025 20:41 , Processed in 1.032056 second(s), 5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