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896查看
  • 0回复

求生存 自主品牌选“固守”还是“突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11-2011 09: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一个月前,力帆董事长尹明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暗示“出口才是自主品牌的出路”(已生产的85000辆汽车中55%出口国外,国内每台车利润2000左右,而出口要高得多)。一时间,自主品牌出路到底是“固守国内”还是“海外扩张”引起争论。

既然谈到“突围”,当然要看是否“围”在:从2010年下半年起直到今天,自主品牌利好的宏观政策已取消殆尽。仅以“节能补贴“为例,从新“节能惠民补贴车型”目录公布即可看出,车型数量看似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平分秋色,但从销量、利润来看,两者实际差距极大。如果自主品牌依旧按照旧有的思想“固守”,则生存必将面临极大的威胁。

那么,仅靠海外扩张借机突围一路是否可以博得出头天呢?“突围”在前几年算得上是先见之明,在今更是被迫之举。考虑到出口国的法律、汇率风险等,出口风险同样巨大。“固守不稳、突围无望”,这岂不是说自主品牌走投无路了么?

错!尽管宏观政策不利(短期也难以看到有利好政策可能出台),但自主品牌国内市场扩张并非无路可走。“自救”的办法之一,就是根据消费者群体的变化而推出相应车型,并配以相应的市场营销方式,而不仅仅把目光盯在既往的“性价比”上。

目前国内消费者群体已经出现变化,不仅私家车消费比例已经较5年前更占据主要地位,且随着80后消费群体的迅猛增长,旧有的“品牌迷信”正在打破。“性价比”固然仍被推崇,但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对于“一车多能”给予了更高的重视。“跨界车”的热销是一个例证。而在此方面,自主品牌车企所下的功夫仍显不足。从目前看,除MG3 Xross、哈弗C20R,及更早上市的骏捷Cross、H30 Cross和长安CX20外,仍期待新品加入。如果自主品牌能够正视消费者群体的变化而推出相应车型,起码有希望夺得市场机会。





那么,如果自主品牌选择了“跨界车”等多功能车型作为主攻方向,除产品开发的技术问题外,在市场营销方面又该做何考虑的?笔者认为“依靠车型、树立品牌、增强服务、坚定信心”是当务之急。我们不妨以众泰M300这个并不广为人知的车型来做例证。单从车型本身看,该车前排三座排列紧密,车内超大储物空间很具实用性、可任意折叠自由拆卸座椅、双天窗等都能出人意料的加大车内储物空间,这些对于喜欢郊游的年轻人人以及三口之家的年轻家庭来说,M300在产品上的优势都无疑凸显无疑。不光是家用,就是在商用上,宽敞的空间和独特的全景车窗设计完全满足了MPV的功能。







和产品突出的跨界性能相比,M300的实际销量和市场热捧的CROSS车型还存着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就是厂家需要在营销模式上和产品推广上进行改进。若要提高销量,厂家除设法扩大品牌影响力外,也应在设计上更加大胆新颖、增加时尚因素、在展示空间方面 “实用主义色彩”与“趣味空间利用”并重。合资品牌“跨界车”在宣传上已经“功夫在诗外”,自主品牌当然更应扩大视野,在宣传 “实用”的同时,宣传其“妙用”。

这已是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好车需要好宣传,自主品牌绝不应放弃国内市场,而在这里,在现有条件下,他们依然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5-4-2025 0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上述情况,自主品牌汽车应灵活调整市场策略。当前,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政策优势逐渐消失,自主品牌若仅依赖国内市场难以持续发展。因此,应积极寻求“突围”,扩大出口,拓展海外市场。同时,面对与合资品牌的竞争差距,自主品牌需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与竞争力。此外,优化营销策略,加强品牌建设也是关键。总之,自主品牌的生存与发展需结合国内外市场,灵活应对变化,创新突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9-7-2025 05:55 , Processed in 0.469430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