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524查看
  • 1回复

实战DURATEC平衡轴取消DIY安装过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2-2012 20: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平衡轴取消装置的英文全称是Balance Shaft Delete Kit,简称BSD。工作原理其实就是将Duratec的平衡轴拆除之后将原来的机油油路给堵住,令油压得以保持。BSD详细的介绍可以见前文《准备动手的几项发动机性能改装》。
前天,准备的最后一项材料,乐泰的平面密封胶和表面清洁终于到齐,把车放了一晚之后第二天早上开始动工,我可不想给滚烫的机油给滴到身上。


毒品,CFM的BSD,没啥好说的
把车停好之后开始把车顶起来,我用的是一只3T的卧式千斤顶。比较重型,自重都有十几公斤,但只有这类较大型的千斤顶才能获的超过50cm以上的举升高度,市面上普通的2T级千斤顶一般只能升到39cm,换换轮子机油什么的可以,但要用来进车底维修的高度是不行的。注意举升的位置,不能在举升点直接顶高,因为还要在举升点放置保安支架。


将保安支架放在举升点下面,顶杆长度调节在目前举升的高度再低一点的位置,然后将千斤顶泄压,令车辆缓慢地加载到保安支架上。这里要注意的地方是,由于我们需要将车身提升到较高的高度来便于在车底操作,不要一次就将车身顶到需要的高度,这样会造成另外一侧的悬挂系统负担过大而造成损害。正确的做法是,左边先顶起一半高度,放保安支架,再到右边直接顶到工作高度,放保安支架,最后回到左边再举升一次然后使其达到要求的高度。



这是左侧第二次举升之前的高度,此时前轮已经离地,我们还需要再高一点。


顶升完毕,本来在后轮处安置一个防止车轮意外滚动的枕木,可是上次去采购时居然忘记了。还好,后轮有手刹,如果是需要顶起后轮的操作就必须要使用枕木来防滑。


看看举升的位置。这时发生了一件我预想不到的意外——停电了,没有照明!没有风扇!天啊,现在广州的气温达到三十几度。没办法,拿出几瓶水,脱了上衣继续。可以看到我那斯丹利的工作电筒开始上阵,相机闪光灯也需要100%工作了,幸亏准备了新电池。


把发动机护板给搞下来,需要一个T30的旋具,拆一圈就下来了。我尝试开始记录整个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工具规格,但随着体温的上升,很快就放弃了,后面的我只能凭记忆复述了。


看看本集的主角——油底壳,结构简单,但拆装却非常麻烦。这辆是07年12月的S-MAX,没有漏,不知我自己动手会不会漏呢?目前还不得而知。


机油格,我很不喜欢这种环保型的机油格,拆装困难而且接机油转接环需要特别的规格,以后有机会问问D20那种铁壳机滤的油滤座要多少钱,不太贵的话就换掉它。


开始放机油,放油螺丝,用13mm的套筒,紧固扭矩25NM,不过4S是不会用扭矩扳手来安装一颗放油螺丝的。


用手旋松放油螺丝,直到离开的一刻,快速将螺丝拔离。


油就出来了,下面要准备好一个塑料箱子,用来接机油。


放得差不多了,再放久一点,这样拆油底壳时就少一点油滴下来,出来喝口水,休息一下。依旧没电,此时已经满身是汗。


开始换机滤,出现一个问题,我买的实达三爪65-120mm通用机滤扳手并不能处理这个机滤。试了几种土办法,依旧纹丝不动,没办法了,35NM的扭力可不是随便能搞下来的。只好采取B方案了,哈哈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机滤盖上这个螺丝是干什么的,拆给你看!


就是这样了,其实是机滤的放油螺丝,欧洲那边采用的是环保长效机滤芯,这样的话就可以放油又不用拆滤芯了。这里装的是曼的HU711x,反正只用了5K多公里,用够10K吧,反正以前都试过,这次就不管它了。


机滤的放油螺丝,可以看到有个橡胶密封圈。大家在4S换机滤时会发现包装中会多出一个小密封圈,但又不知是装在哪里的。没错,就是它了,4S是永远不会给你换这个密封圈的。


左边是HU711x的新密封圈,右边是旧的。


装上


开始拆油底壳的螺丝,有顺序要求,先拆时规盖上的四个小螺丝,8mm,10NM的扭矩,轻而易举。要先把旁边的线束固定束带剪断。


然后拆连接飞轮室的四个13mm螺丝,这个需要点力量和合适的工具。有个小插曲,我的工具套件里面1/2驱动头的套筒组里面居然没有13mm的规格,只有1/4的套筒组有13mm的,很明显1/4的扳手力矩是很难扳动这几颗紧固扭矩达到50NM的大螺丝的。于是停工,外出购买一个1/2的13mm套筒,顺便吃饭,休息一下再战。回来之后,四个螺丝顺利拆下了3个,最后一个又遇到难题,就是我的1/2棘轮扳手装上套筒之后,因螺丝周围的空间太小,扳手长度太长,无法套在螺丝上,就差几毫米的样子。当时又没电,不然可以用角磨机将套筒修短一些就可以。没理由再跑去买一次吧,后来想了很久,用一个1/4的扭矩扳手[扭矩扳手一般都比较长],配合一个1/4转3/8的转接头,再接一个3/8的13mm短套筒,将最后一个13mm螺丝拆下。最后拆的是油底壳下面的13mm螺丝,眼见功夫,没什么可说的。上图是已经全部拆好的样子,若是各位需要拆这个螺丝的话,直接准备一个13mm的快板即可。


全部螺丝总共21颗


下面进入到整个工序最难的部分,依然停电,此时已经是汗流浃背了,战斗力下降了很多。即使把油底壳的螺丝全部拆下来,油底壳依然是非常坚固的固定在发动机上,这个让我郁闷了好久。幸亏Mark之前给我说了很多拆装的经验,不然差点就想放弃计划了。下面是正确步骤:用一个安装锤将油底壳左右上下地敲一遍,不能太大力,敲裂了可不关我事;然后用一只短柄1/4刃宽的一字螺丝刀在上图的油底壳缝隙位置用力向上下扳动,同时将螺丝刀尽量向里面移动,直到撬出像上图所示油底壳和发动机分离大约5mm的开口。这里需要力量和细心,方法正确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下图继续


用一只长而且有足够强度的螺丝刀,从左到右插入上图缺口中和油底壳的边缘,用力撬几下,这样油底壳就会和发动机分离了。


拆下来之后的油底壳


趁发动机还在滴油,把油底壳清理干净,我用了三支3M的化清剂


清洁到跟新的一样,花了一小时吧


准备拆平衡轴咯,旁边是机油泵的吸管,有两个螺丝固定,拧开外头,拧松里面,把管子移到不阻碍操作的位置


用千斤顶将平衡轴顶住然后开始拆,这个东西很重,8.2公斤,万一掉下来真的会砸死人的说


拆四颗14mm螺丝,其紧固扭矩非常的强劲,估计至少50NM以上,拆的时候连续啪啪两声的手感,明显是定扭矩的冲击扳手所为。


拧松螺丝之后,平衡轴油道内的机油开始涌出,满手都是


缓慢放下平衡轴,虽然之前已经知道这家伙重8.2KG,但还是给它的体积骗了,取下来时差点砸到地上


取下来之后里面的机油继续溢出


将它从车底拉出来。好消息来了,供电回复了,可以看到我的工作灯。这玩样真是恶心死了,漏出的机油搞得就像刚发生的移尸现场。


千斤顶上也漏了一大滩,这下好了,很久不用给它上油


看看这个平衡轴,突出的齿轮就是连接到曲轴上的


底部的文字,不知是谁造的?看上面的手写字迹不像是英语语系国家的人的书写习惯。


上CFM的BSD,非常简单,装正之后将螺丝拧上即可,用25NM的扭矩


换个角度看,它远渡重洋装到了我的车上


开始打胶之前,用乐泰755表面清洁剂除去粘帖部位的污垢


然后用乐泰598涂胶,开始上胶,598是符合福特原厂标准的平面密封胶,耐机油和高温。这支598的价格是130元,4S绝不会给你用这么贵的材料。


用胶枪,3mm的挤出宽度,内外两层。Mark提醒我这一步切勿上得太多胶,过多的胶安装后会挤到油底壳内部吸到机油泵里面


迅速将油底壳复位,上好螺丝,操作时间只有40分钟。

下面几张是曲轴室内的照片给大家欣赏一下








紧固之后被挤出的残胶,不用先管它


S-MAX的机油口比较抠门,要用漏斗才倒得进去,加4L机油进去,然后出去吃点东西,休息一下,两小时后回来










检查一下有没有漏机油,暂时没有发现,基本OK,24小时后再检查一次

后面没有图片了,就是把东西都装回去,然后把车放下来,同样是分两步走,防止对悬挂造成损伤。尝试一下点火,机油报警灯正常熄灭,表示油压正常。让发动机怠速空转几分钟,然后再加0.3L机油,因为平衡轴取消之后,油底壳的机油容量变大了,原来的4L只能到油尺最低线多一点。

到这里整个操作就算完成了,迫不及待的去机场高速上跑了一个来回。之前担心的发动机震动感并没有因为取消了平衡轴之后而增加,至少我没有感觉出来。反而怠速时空调的抖动更小了,可能是发动机负载变小了的缘故。动力方面能直接感觉到变化,起步轻盈了一些,发动机转速响应比原来更快了,有点像以前老蒙那种拉线油门的感觉。真的很期待再装上轻量的减速皮带盘的效果,不过当晚接到NB他们的消息,安装遇到点问题,正在解决中……

总结一下安装的心得:
1、随时随地的放一块厚破布在附近,用来擦掉准备滴落的油滴,因为不滴到地上就会滴到你的脸上或身上;
2、必须要准备一个护目镜,这点戴眼镜者可以忽略;
3、此操作在工具上需要有充分的准备,高强度的紧固扭矩将时刻考验你的工具性能;
4、扭矩扳手是必须的,1/4和1/2各一支,1/4的扭矩范围从1-25NM,1/2的扭矩范围25-100NM;
5、上文中没有提到,我自己做了一块维修滑板,事后证明这个很有必要;
6、维修滑板上最好搞个头枕之类的东西,由于角度的问题,颈部肌肉将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为此我的脖子到现在都是酸疼的;
7、新手最好准备一天的时间来干这个,熟读本文将会少走很多弯路,我就是用了一整天的时间;
8、这个过程会很累,确认自己有足够的耐心,我也差点中途放弃了;

全文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8-3-2012 19: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啦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1-8-2025 05:33 , Processed in 0.54225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