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雨叶风灯

[附件] 发动机盖关闭的冲击距离有多大?求高手解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10-2013 17: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做试验进行验证吧,用实验数据说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10-2013 09: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理说间隙留到7.5mm,根据我们前期的对标调查基本可以满足设计,我认为应该是该车的缓冲块布置与车的结构搭配不合理所致,既然现在出现了问题建议从两个方面考虑了:1、在发生干涉的区域做出合适的避让特征,2、重新考虑缓冲块的位置或者增加缓冲块考虑。当然如果你的7.5mm如果不是在内板到螺栓头面的话还是要考虑参数的值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19-10-2013 16: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话 发表于 19-10-2013 09:35
按理说间隙留到7.5mm,根据我们前期的对标调查基本可以满足设计,我认为应该是该车的缓冲块布置与车的结构搭 ...

目前修改下设计做到10m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19-10-2013 16: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你们是按照开启到多少度关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11-2013 20: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刮下面,没有布置密封条吗   没有止口要求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4-12-2013 16: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这样的,我们公司一般要求是250不磕碰。一般来说这个距离还是比较可靠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12-2013 21: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说不出来,需根据具体车型,在一定关盖速度下求出盖最大动能,反力可以估算出来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8-12-2013 20:15: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叶风灯 发表于 16-10-2013 14:07
大于8mm,过开0.5度不干涉。有意思,你们哪个公司?

他家是众泰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7-6-2015 15:2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9-12-2013 16: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会不会是因为限位块的材质较软,受压行程太大导致的磕碰?运动件出问题较多,不能只做静态模拟,前机盖铰链的刚度喝铰链固定点的位置还有整个机盖运行的轨迹也很重要,需要大量的验证来支持不同的方案。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8-2-2014 13: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查验撞击部位是点?线?面?撞击面的大小和程度再找原因;不能只听别人的结论。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7-2-2014 20: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虑过增加布置缓冲块的数量吗,或者调整位置,或者增加缓冲胶块的硬度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2-2014 12: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一般要求overslam(过关)按照8mm设计,所以发盖内板到散热器上横梁以及装在散热器上横梁上的附件(包括螺栓)保持最少10mm间隙。
    如果车在prototype(试制样车)阶段出现此类问题,可以尝试在发盖内板上作局部避让保证到螺栓头的最小间隙为10mm以上;
    如果车是在量产后发现此类问题,调整缓冲快的硬度;如果前面没有密封条,可以增加密封条,实在不行只能改内板了。

    PS:8mm 0.5度 很多公司都是这样,不一定是众泰哦,呵呵。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1 积分 +7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1 + 7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2-7-2016 14: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9-5-2014 18: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大家,引擎盖缓冲垫设计状态是应该与钣金贴合还是要有一定的干涉量呢?如果干涉一般干涉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2-7-2016 14: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9-5-2014 18: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好多高手都说缓冲块布置的位置不合理,那么缓冲块位置的确定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3-7-2025 14:29 , Processed in 0.938545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