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1490查看
  • 116回复

关于汽车安全性分析的一篇文章,供各位阅读!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8-3-2012 12: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日本车安全不安全、日本车铁皮薄如纸、日本车为了省油偷工减料,相信每一位计划买日系车的朋友身边都会听到这样的问题和话题。稍加辩解可能会有叛国贼等声音传出来,那么日本车到底如何,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是时代周报的主笔李铁先生写的,我认为是我见过最为可观的评论了,下面就分享给大家看,篇幅有些长,但看完绝对受益匪浅:

写在前面:
      日本车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我们的民族还没有懦弱到连这点基本的事 实都不敢接受的地步。好在我们的国民并不都像一些愤青那样猥琐,只能用谣言和污蔑来和日本企业竞争。

      鉴于愤青的一贯作风,笔者敬告,如果你想骂,先完整看完我的文章,不要那么没技术含量,一再重复我文中已经驳斥的观点。注意,这里不仅有美国市场的统计资料,也有中国产的日本汽车的资料数据,中国产的日本车同样是佼佼者,愤青看完文章再骂不迟。还有,不同意的请用证据说话,别来一些我看见的什么车祸,手指一按一个窝的低级笑话。至今没有那个专业人士正经发文章说日本车不安全,全都是谣言层面的东西。

      如果你要说中国市场的日本车和国外不是一回事,我可以告诉你,在中国,与世界市场同步方面,日本车是做的最好的,别忘了,第一个实现与世界同步的是本田雅阁,国产的飞度出口到欧洲,国产的日本车型里没有桑塔纳、捷达这样的老爷车。

      如果愤青们什么都不顾,又要骂汉奸,请直接拉到最后一节,对号入座。民族和文明的尊严不是靠哭喊树立的,更不是靠造谣得到的。谩骂与造谣并不能使我们的民族获得尊重,相反,这些丢人的行为只会象义和团一样,让别人视为愚昧。谎言不是爱国,是懦夫的表现。

      尽管愤青的心理素质比周正龙还好,但还是免不了结局的悲壮。当下中国的车市,竟然不顾愤青的强烈呼吁甚至是恐怖威胁(叫嚣着见日本车就砸就划),这日本车卖得是更火了。2008年单雅阁的销量就增长了44%,销量前十位的车里面,实际售价在10万以上只有三个品牌,全是日本车。丰田卡罗拉与别克凯越配置差不多一样,实际售价要贵两万多,但是还是那么多人买。雅阁和凯美瑞轮番当中级车效率冠军就不用说了,这里面的原因估计一来是因为聪明人都知道选好东西,爱国和买日货没有任何关系,二来可能是,就愤青们的这点智商,除非中彩票,基本也不是汽车消费的目标公众。

正文

      中国的思想家们经常感叹,一些在正常国家被当作普世常识的东西,许多中国人中却有相反的看法。一般来说,这些现象主要是集中在制度观念等领域,然而,对于汽车这种普世产品,居然也流行着一些独具中国特色的说法。随便逛一逛汽车论坛或者汽车新闻的跟贴,你都可以看到诬蔑日本车几乎成了网上讨论汽车时的一项行为艺术,类似这样的一些言论充斥着互联网:“日本车铁皮薄得像易拉罐,最不安全”;“日本车省油是因为车轻,他们就会偷工减料节省成本”;“日本车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就偷工减料,开始用还可以,几年后就不行了”......

      本来这些谬论不值得一驳,因为全世界只有我们这里会流传这种说法,而且也几乎没有任何有专业素养的人会这么说。但是在我们这个极其缺乏专业精神的国度,汽车进入家庭又是个新事物,谣言的生命力往往还会很强,上述这些谣言已经流传极广,甚至在一些人云亦云的媒体记者那里都被接受。或许确有澄清的必要。

日本车质量最可靠,最耐用
      其实汽车不同于保健品、服装等消费品,汽车进入家庭都已有上百年了,是一个很硬很客观的消费品,完全是拼真本事的东西。日本车到底怎么样?我们先看看国外的数据

      美国是汽车王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里有全世界最专业和最严格的汽车消费评价体系。其中,又首推《消费者报告》杂志、J·D·Power和《福布斯》杂志三家的评价最被广泛认可。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数据。

      《消费者报告》(Consumer Report)拥有500多万订户,是美国人购物时的头号参考资料。它每年发布的汽车系列调查报告被公认最具有汽车购买指导价值,因为它通过专业测评和大规模用户反馈所得到的数据库是业界最全的。再加上它没有任何广告,是靠消费者捐助而维持的非营利机构,其公正性和权威性也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认可。

      近日,《消费者报告》公布了2009年汽车评价排名(Top Picks for 2009)。这一汽车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在专业驾驶测试和大规模的调查基础上,它向130万汽车用户发放问卷,有260多辆车参加了测试。项目包括最严格的道路测试、耐用可靠性、安全测试等50多项评价。“所有进入最佳车型排行的车,都在性能、实用性、可靠耐用、和安全方面是佼佼者”,戴维·凯姆宾,《消费者报告》的汽车测试主管说,“这个榜单能为消费者购车提供绝好的参照”。

      展示了《消费者报告》最近5年各个车种的最佳推荐车型评选,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日本车占有统治性地位。

      福布斯的排名也没有例外,在其公布的2009年度最强汽车制造商排行榜中,丰田、本田夺走了冠亚军。

      综合素质的排名,日本车有绝对优势,那么耐用性和可靠性呢?这是很多老百姓很关心的一项指标,可靠耐用标志着质量过硬,也意味着维修费用更低,更令人放心。

      这是2009年度《消费者报告》旧车质量可靠性调查排行,这个排名是建立在140万辆汽车的基础上进行抽样获得的数据。这些车都是1999—2008年出厂,按照故障数目进行排名,故障数越少排名越高。

      从这个表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日本车质量最可靠。在不可靠的车型中,日本车非常少。而且,和很多中国人想像的不一样,一些来自欧洲的高端品牌得到的评分都很低,几乎位于垫底的位置。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沃尔沃和路虎都有一些非常不耐用的车型。《消费者报告》曾在一篇文章中的总结称,日本汽车制造商总是在领导汽车质量的潮流,而美国车厂则有所改善,不过步伐参差不齐,质量时好时坏,似乎他们总是把精力投放在某一个型号上,其他车型则忽视不理。欧洲车厂则仍然在底线挣扎。

      在以厂商为划分的可靠性和质量的调查中,本田以78分获得了冠军,其次是斯巴鲁(75分)和丰田(74分)。

      再来看看J·D·Power的车辆质量可靠性调查结果(VDS)。这一调查也是美国最具权威性的调查之一。2009年的汽车质量调查报告是3月中旬发布的。该调查针对的是拥有该车3年以上的车主,共有202个问题,有4.6万名各地的车主参加。排名是根据每100辆车出现的故障数统计出的。

     很显然,日本车同样占有优势。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进入这一榜单前十位的多数都是高档车品牌,而且长期稳居前十名的非高档车就只有丰田和本田。

      还有,丰田的豪华车品牌雷克萨斯(旧译为凌志),包揽了从1995年到2008年的冠军,堪称质量神话,无怪美国人称之为“不犯错误的汽车”。1989年9月才诞生的雷克萨斯品牌,只用了三年,就超越了奔驰和宝马,成为北美豪华车市场的销量冠军。凭的,就是过硬的质量。

      在2009年,我们看到,雄霸质量第一宝座14年的雷克萨斯丢掉了冠军。对此,丰田反应十分迅速。据《日经新闻》报道,丰田汽车集团将大幅减少临时工人,以改进产品质量。据报道,丰田集团计划2009年3月份将日本本土8座主要工厂6300名临时工人裁减至400名以下。另外,丰田集团旗下丰田车体株式会社和丰田汽车九州公司将清退所有临时工。

丰田中国代表服部悦雄就雷克萨斯痛失榜首的问题对媒体表示。他承认,这次调查数据使得丰田“必须正视这个事实”,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品质。“机会对每个企业都是平等的,当我们在对车辆质量进行改进时,其他企业也在进行。这个调查说明在这一时段竞争对手的品质提升很快,而我们相对滞后了。但我们会采取更多措施,以期进一步从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提升品牌竞争力。”

      这就是丰田的态度

中国产的日本车同样是佼佼者

      写到这里,有些人或许又要说,你说的那些都是卖到美国的汽车,和中国市场上的日本车是两码事。“日本把一流车留作自己用,二流车销美国,三流车给中国”。这种说法是小农思想的一种想像,竞争激烈国际汽车市场,没有谁会玩这种游戏。不管是美国车,日本车,德国车都是坚持的全球品质。别忘了,现在欧洲大街上跑的很多本田飞度,可都是广州本田生产的。说什么日本车到了中国偷工减料,别忘了,第一个实现与世界同步的车型是本田雅阁,正是因为日本车商大规模国产化,大众才有个真正的竞争对手,我们才开始有个桑塔纳捷达以外的选择,能够买到与世界同步的先进汽车。

      笔者在香港求学多年,香港2008年销量前十名的都是日本车。当然,你可以说这些日本车都是日本原产的,比中国的日本车强。但是所谓欺负中国人,歧视中国市场的说法又不成立了,香港人不是中国人么?

      当然,中国的汽车研究远没有美国那么专业,但是幸运的是,J.D. Power亚太公司从2000年开始发布中国新车质量调研SM(IQS)报告结果,其主要关注新车购买者在购买新车后2-6个月内遇到的问题。 新车质量问题被清楚地划归为两大类——设计质量和生产质量(产品故障)——并细分为八大类别:车身外观;驾车经历;配置、操控和仪表板;音响/娱乐/导航系统;座椅;空调系统(HVAC);车身内装;发动机和变速系统。综合得分以每百辆车所出现的问题(PP100)来衡量,分数越低表明发生故障的频率越小,质量也越高。我们来看一下最近四年的调查结果。

      我们看到,中国市场的调查结果跟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中国现在已经成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新车市场,没有哪个汽车公司会忽略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在中国他们都会拼尽全力,那些认为外国车商欺负中国人的言论,甚至说什么故意造出差车来害中国人,这无疑是脑残的说法,没有商人会自毁钱程。

最安全的是日本车,不是沃尔沃

      这个标题似乎有点让人吃惊,但是先别着急,你所经常听到的,很可能是错的,这在中国不稀奇。先来看看福布斯的2009年最安全汽车和最危险汽车排行榜。详见表7

      很显然,最安全车的前15名,日系车占据13席,另外两席是第四名的奔驰M型和第七名的萨博93。而最危险的车型中,前10名没有一款是日系车。

      难道是福布斯出了什么问题,那好,我们再来看一看另一个汽车安全权威机构——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数据。

      表8是2009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测试结果。正如图表所示,2009年,在所有11个车型种类中,本田是当之无愧的汽车安全之王,几乎所有的本田主流车型都获得了安全推荐。在最主流的小型轿车组,也就是消费者购买最多的轿车组,日本车也表现最好。

      另外,全新本田讴歌TL在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和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所有安全评级中均获得了最高星级。这也使得讴歌旗下的所有车型包揽了美国两大权威机构安全测试中对于正面、侧面和尾部抗撞性的最高评级,这在汽车安全碰撞测试史上尚属首例。IIHS会长艾德里安?兰德(Adrian Lund)表示:“无论消费者购买哪一款讴歌,他们都将在最常见的汽车碰撞事故中获得最佳的保护。”

      从图表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最安全的汽车并不是很多人所道听途说的沃尔沃,数据比口口相传要可靠。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看中国市场的情况。2009年4月16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管理中心公布了2009年最新一批的碰撞测试结果,从2006年11月至今,已经完成了71个品牌汽车的碰撞试验。结果详见表9。同样很清楚,日系车的安全表现最佳,包揽了前四名,而在最后20 中,没有一辆日本车。

      当然,这个时候,又有人会说,C-NCAP主持方是个被买通的机构,而且,日本车碰撞测试成绩优异,并不能说明其真安全,日本人就是会搞应试教育。对于这种说法,我只能是感到可悲。说日本车不安全的人,除了道听途说,有任何数据的支持吗?如果碰撞试验没有用,全世界的那么多机构还搞这个东西干嘛?如果说C-NCAP不公正,那些排名靠后的汽车厂家会饶了他吗?买通检测机构,日本人就特别能干吗?再说了,如果是在一个连C-NCAP都靠不住的商业环境下,你还能指望能有质量可靠的自主品牌吗?说日系车到了中国就变次了,这不是骂自己水土不好吗?在国外好的日本车,到了中国就不行了,那么国货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愤青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手艺,总是这么炉火纯青。

具有中国特色的钢板论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说日本车为了节约成本,偷工减料严重,日本车钢板薄,用手指都能摁出一个窝,不经撞,所以非常不安全。而且,日本车省油也是因为车轻的缘故。国人可能被奸商搞怕了,脑子里总以为要盈利就只能靠偷工减料,压根不知道还有找技术和管理要效益这回事。丰田汽车从1965年正式进入美国市场,到2008年首夺年度销量冠军,成为世界第一,不可能靠的是偷工减料。

      就算从了愤青的傻冒思维方式,硬是要比较车重,也行。日本车轻,也难以一概而论,以中国市场的产品为例:第八代雅阁2.0自动档整备质量1505公斤。宝马520i,1580公斤。帕萨特2.0自动档,1385公斤。凯美瑞2.0自动1520。福特蒙迪欧致胜1486公斤。丰田锐志1535公斤。小型车里,3。75米长的丰田雅力士1.6手动档有1105公斤,而3.9米长的波罗也只有1143 kg 。奔驰A160的重量也只有1115.

      言归正传,还是说回钢板。认为钢板厚就很安全,这实在是一种愚蠢的想象。事实上,现在几乎所有汽车厂商在宣传自己产品的安全性的时候都不说钢板厚薄,而是在强调结构和碰撞吸能技术,因为结构以及受力过后力的分布状态才是安全的关键。我们可以看看汽车工厂的照片、录像以及车辆介绍乃至广告。他们里面的车子先出现的是什么?是钢梁组成的车架。打个比方,车架是骨骼系统。而我们说的钢板呢?那是皮肤。在发生碰撞时,钢板厚薄差0.1毫米对安全几乎不起任何作用。因为安全源自科技,结构保障安全。

      实际上,要把车造重很容易,造轻才难。探索频道专门做过一期节目,谈汽车安全的发展,早期的汽车吸能技术很落后,汽车都造得很硬,五十年代的汽车撞墙的时候,整个车架往往不变形或者均匀变形,车里的人则受到严重创伤。

      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的汽车普遍采用碰撞吸能的设计,碰撞立即发生变形但驾驶舱完好。而且各大厂商开发的铝合金钢铁发动机,尽量把钢板减薄,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把车造得更轻,以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而更重要的是车轻也使刹车时惯性减小,从而缩短制动距离,确保车辆安全。以奔驰为代表的德国车的钢板在过去的20年中一直在减少厚度,甚至玻璃也薄了。他们在追随日本车,只是时间要比日本车晚一个车型周期。现在,产品工程师们都在煞费苦心地为新一代车型“减肥”。马自达汽车公司欧洲区CEO 詹姆斯·缪尔(James Muir)就曾骄傲宣布,由于工程人员“煞费苦心地努力减轻每一个零配件的重量”,使得改版马自达2 约比前一代轻了60 磅。 设计师们采用高拉伸钢材来重新设计该车的上部构造。他们甚至挖空了内后视镜。缪尔说:“他们尽可能减轻重量。”

      镀锌钢板的价格大约是5千多一顿,省成本显然不是把钢板做薄来实现的。这个观点实在不值一驳。相反,把车造得更轻却需要更多的成本。凯迪拉克公司总经理吉姆·泰勒(Jim Taylor)说,通用汽车的开发团队在汽车减重上颇有声誉,技术使得他们能负担较昂贵的轻型材料。现代汽车公司的欧洲区工程设计负责人赫尔穆特·维克斯内尔(Helmut Weixner)也曾经说,一个主流品牌必须有节制地使用轻型材料,因为轻型材料成本更高。“我们不希望整辆车都采用聚碳酸酯,那样成本太高了。因此现代汽车希望在许多重要的小细节上下功夫,来获得期望的效果。”很多人常笑话说日本车的保险杠用的是塑料,是偷工减料,他们不知道,塑料保险杠的成本比铁的更高。

      日本车省油,靠的是精细的设计和科技的力量。日本企业从来就有重视产品节能的传统,而且善于将产品做得更轻巧。日本的空调冰箱等家电普遍都很节能,难道也是因为重量轻吗?

      或许有人担心,车轻了会不会在高速时发飘。汽车科技发展到今天,车身重量早已不是炫耀安全的资本,真正保证高速稳定性的是车辆的造型,是对空气动力学的巧妙运用,比如说尾翼,它的功能绝不是美观,它的作用在于增大空气对车体的下压力,而保证车体更加平稳。高速稳定性不是靠重量,这一点,F1赛车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谣言的背后
      对于日本汽车,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荒谬的传言?我想原因可能在于两点:一、汽车进入中国人的家庭生活,也就是这十几年的事情,我们对于汽车,真的还了解很少,很容易被一些传闻所左右。再加上我们整个社会缺乏一种科学的专业精神,也缺乏一些专业的评价机构。谣言止于智者,如果我们不人云亦云,我们也有像《消费者报告》这样的高水平信息机构,这些流言早就破产了。

      另外一个原因,我想不说大家也能想到,那就是一些愤青的所谓民族主义情绪。诬蔑日本车别的问题,是很容易被揭穿的,选择在安全性方面造谣,具有相当的隐蔽性,毕竟,很少有人真正撞过,而且个人极难比较。在愤青们的头脑里,反日就是爱国,诬蔑日货也是爱国,在他们眼里,没有事实的位置。即使对于事实,他们也是有选择性的接受和夸大。片面地夸大某一方面的事实,是可以将事件的真实面目完全改变的。

      就以雅阁“婚礼门”事件为例,本来此事的调查是专业机构的事情,而且最终专业机构的调查结果也认为雅阁车断为两截并不是质量的原因。其实,在车祸中断为两截的事多得很,大家可以在网上搜搜看,奥迪断过、别克君越断过、捷达断过......甚至可以说,只要你英文足够好,上外网搜索一下,全世界断成两截的车祸照片,你几乎可以在任何大品牌中找到。只是愤青们只愿意选择性地接受罢了。

      就在这几天,关于丰田召回26万辆刹车隐患车辆的新闻又被愤青们热炒。其实这一事件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汽车产品的缺陷都或多或少存在。2004年,奔驰公司曾因刹车系统问题,召回了68万辆车;2002年,宝马公司因类似刹车系统问题召回了5.6万辆车;今年一月,大众也曾因刹车系统问题召回了24万辆车......召回不是好事,质量确实是出了问题,但同时,我们应该以一种正确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来看待这些事件,更不要跟着起哄热炒。

写在最后
      对于这种所谓的民族主义情绪的评价,不是本文的主旨,我不想专门谈,只想提醒那些愤青们几句:为什么中国一流的思想家,不管是长平、鄢烈山这样的媒体人,还是袁伟时、朱学勤这样的学者,都对这些反美反日的民族主义表演极其厌恶?为什么支持你们这些愤青观点的,几乎没有一个像样的人物?

      我在香港生活了5年多,从未听说有人认为买日货就是不爱国。去年我去青藏高原,当地人告诉我,青藏高原最推崇的车就是丰田陆地巡洋舰,藏民们甚至开玩笑说丰田就是为他们造车的,丰田的牛头标志就是给藏人做的。为什么他们这么说?因为陆地巡洋舰性能好,而且非常可靠,在茫茫高原,这是可以救命的。爱国,首先要爱这个国家的人。愤青们造谣妨碍国人买到合法销售的好汽车,这是爱的哪门子国?难道要让我们的国人用自己的血汗钱去买那些安全得分只有两星的送命车就是爱国?

      看过小说《动物农庄》的人都知道,是什么样的人总是把自己装扮成爱国和革命的化身,煽动对外的仇恨?是什么样的社会才会有张口闭口都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斗争思维?愤青们叫嚣:“如果你买日本汽车,将来开上中国街头的日本坦克就是你造的!”这是典型的受迫害妄想症。如果合法地买汽车都能威胁我们的国家安全,那这个国家脆弱到什么地步了啊?我试问:在一个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买车都是汉奸,这和将严凤英、王光美都视为美国特务的文革行径,有什么区别?曾经像保护神一样当红卫兵的那些人,和今天的民族主义愤青何其相似。难道你们捍卫的东西,真的对我们这个国家有利吗?

      袁伟时先生曾经说过:“现在时兴的骂别人是汉奸的那些狂热分子,大都是无知而偏激之徒。随意在政治层面诋毁他人,激化矛盾,说轻一点是无知。如果是为人正直的年轻人,将来见识增长了,会内疚脸红的。”

我只想说,一个民族和文明的尊严不是靠哭喊树立的,更不是靠造谣得到的。谩骂与造谣并不能使我们的民族获得尊重,相反,这些丢人的行为只会象义和团一样,让别人视为愚昧。

日本车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我们的民族还没有懦弱到连这点基本的事实都不敢接受的地步。文明的标志是看他为世界贡献了什么,我们尊重那些为全世界消费者提供高水平产品的企业,是他们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促进了人类的福祉,因此而受益的,也包括中国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3-2012 12: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30-3-2012 09: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0-3-2012 09: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0-3-2012 15: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很懂 就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4-2012 11: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现在道上跑的日系车可不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7-4-2012 19: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现在路面上日系车是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9-4-2012 16: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对事务的评价总是带有太多主观的色彩,不能客观求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5-5-2012 07:50: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再称一下低配的日本车重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5-5-2012 16:21: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5-5-2012 19: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到孙俪在下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5-2012 1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汽车其实只是日本在我们技术投资的一个小部分。
大家如果了解重工业行业,就会感慨,小日本真的太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3-8-2015 14: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7-5-2012 22: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下楼主的客观评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6-2012 14: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12-1-2018 20:0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1-6-2012 21: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不作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4-5-2024 14:25 , Processed in 0.63688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