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楼主: dingx1

[结构] 汽车结构件热成形技术(硼钢)————有问必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12-2011 15: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ingx1 于 2-12-2011 15:24 编辑
henry14 发表于 1-12-2011 22:20
前段时间 俺分析的一个零件曾经考虑使用热压成型 后来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 还是没有采用 LZ有没有关于热成型 ...


网上能搜索到的资料并不太多,也不尽准确,老外对技术的封锁还是相当严的。

欧洲设备厂的资料我倒是有一些,但是由于太过敏感不好发在网上,大家感兴趣的话请尽量提问,我能回答的也会尽量回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12-2011 15: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图是今天比较普遍的热成形件,未来甚至有可能所有的结构件都是用热成型技术(热成形衍生的温成形技术,通过控制成形时的的温度而取得不同强度的部件)
图片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12-2011 08: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x1 发表于 2-12-2011 14:30
B柱是热成形中最典型的部件,其提供的安全性能加强也最为明显。

可以明显的看出,对比使用传统B柱的 ...

谢谢楼主的详解和提供的视频,让我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5-12-2011 09: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ppllss 发表于 2-12-2011 17:40
兄弟看下这车身如何

抱歉,我不是搞设计的,无法帮你点评这个车身。
深紫色部分是热成形部件,包括B柱和C柱,侧碰和发生车辆翻转时对成员的保护都很到位。
底盘貌似有一些是内高压成型的管件,不知道对不对。
内高压和热成形都是目前增加车身强度和减少重量的有效的手段。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8-3-2017 16:0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7-12-2011 11: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热成形也可行成型一些管件了吧,我对热成形的了解也很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7-12-2011 15: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sanbing 发表于 7-12-2011 11:36
    现在热成形也可行成型一些管件了吧,我对热成形的了解也很少。。。

    目前热成型工艺可以应用于生产轿车或卡车的后桥件。
    工艺相同,硼钢管件加热,模具内部成型淬火(模具两端轴向缸从内部撑起两端)。
    图片4.png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8-3-2017 16:0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8-12-2011 09: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x1 发表于 7-12-2011 15:54
    目前热成型工艺可以应用于生产轿车或卡车的后桥件。
    工艺相同,硼钢管件加热,模具内部成型淬火(模具两 ...

    非常感谢dingx1,让我有学到了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0-12-2011 01: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x1  还想问下假设同样厚度和长宽的 热成型钢板和普通钢板谁的重量大?他是不和碳纤维那样又轻又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12-12-2011 09: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ingx1 于 12-12-2011 09:28 编辑
    ppllss 发表于 10-12-2011 01:15
    dingx1  还想问下假设同样厚度和长宽的 热成型钢板和普通钢板谁的重量大?他是不和碳纤维那样又轻又薄。。。 ...


    同样厚度和尺寸的热成型板和普通钢板的重量是一样的。
    说热成型部件能减轻车重的主要原因是其能提供的超高强度,举个例子来说,旧部件使用普通高强度钢(强度400Mpa,厚度2mm,重8kg), 现在使用新的热成型部件替代(强度1200Mpa,厚度1mm,重量4kg), 对比下来由于材料厚度减少,所以重量降低4kg, 但是由于其超高的强度,反而比以前的部件更加坚固。

    这就是为什么说热成型部件的应用不但能增加车身强度,还能减少车身重量(安全性和节能)。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5-12-2011 22: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是搞附件的但是还是谢谢楼主,热成型工艺应该应给附件提供更广阔的布置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16-12-2011 11: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ingx1 于 16-12-2011 11:54 编辑
    danielzyp 发表于 15-12-2011 20:25
    楼主,咨询你一个问题,热成形需要不需要预成形?热成形之后强度 上不去,怎么解决?


    早期热成型生产有局限性,部分部件需要预成型(如中通道板),不过近几年由于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成熟,已经不需要预成型了,所有部件均可一次成型。

    最终强度无非取决于材料(硼钢板,涂层或无涂层)、生产设备(加热炉,压机、模具和自动化)和工艺,一般生产均可以达到>1000Mpa的强度,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强度那么就是上述环节出现了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最可能出现强度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淬火保压时间过长(如果没有在7~10秒内将部件温度降至400℃以下,就会影响奥氏体至马氏体的转化),见下图;
    Picture1.png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5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8-3-2017 16:0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2011 11: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热成形对压机有什么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2011 14: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sanbing 发表于 20-12-2011 11:11
    热成形对压机有什么要求?

    由于热成形工艺要求对模具保压,所以只能使用液压压机,无法使用机械压机。
    吨位一般为800或1000吨,压机台面2800 X 2000或3000 X 2200。
    要求压机拥有快速合模功能,具备冲压的特点(一次成型),要求2秒合模。
    额外功能如冷却水接头、液压、气接头、各种水流量、温度传感器等。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8-3-2017 16:0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2-12-2011 15: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x1 发表于 20-12-2011 14:21
    由于热成形工艺要求对模具保压,所以只能使用液压压机,无法使用机械压机。
    吨位一般为800或1000吨,压机 ...

    谢谢,那么炉子那块呢?你觉得哪种炉子好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3-12-2011 11: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ingx1 于 23-12-2011 11:46 编辑
    sanbing 发表于 22-12-2011 15:31
    谢谢,那么炉子那块呢?你觉得哪种炉子好点?


    传统加热炉都是管轮式的,优点是技术成熟,缺点是占地大(>30米)、不经济(无法根据产量调节)、局限性大(预成型、管材无法使用)。

    针对以上问题,德国和瑞典的设备供应商分别采用了环形炉和匹萨炉的新设计,一是将炉子抬高过顶将直线炉做成环形,另一设计是彻底摆脱滚轮设计,将独立的小炉子叠加,可分别加热。

    以上两种新型炉子各有千秋,这里不做点评。但是本人较为赞成瑞典人的设计,由于彻底摆脱滚轮设计,所以其维护成本更低。各单炉分别加热可以根据产量相对降低能耗。

    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将两种设计上图,抱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9-4-2024 13:54 , Processed in 0.646223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