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楼主: gsbz

有了解重汽EGR发动机的吗?来讨论下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9-2008 16: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楼主有些意见不敢苟同

一是中国重汽本身有检测排放得试验室,他们的报告就是国家认可的,试问自己会说自己不合格吗?
二是EGR技术只是个幌子,便宜是因为它成本低得很;三是此发动机得油泵是普通发动机油泵+可变预行程(多四个调节滑套)油品无所谓了,反正排放不严;四说到良好的售后服务,零部件都和以前一样,仅增加预行程调节滑套;五至于经济性,呵呵为了排放靠拢,还经济得了吗?六中国重汽EGR发动机独具的跛行回家技术,哈,电控仅控制EGR和预行程,控制器坏了,大不了EGR关闭、预行程固定死,发动机还是机械泵肯定不熄火!七是中国重汽EGR国III技术控制内容少、肯定可靠性高,哈哈,说白了就是机械泵!

这个行业假得太多,在街上随便找个柴油车,真能过国二标准吗?有的国一都不行,哎!大跃进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cartech8.com + 6 专业回复【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0-9-2008 00: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讨论的都是技术路线的成熟性,其实换个角度看一下!我国现在有多少能满足欧Ⅲ排放的柴油?尤其是硫含量!存在就一定有它的合理性,虽然本人也不是很看好EGR的技术路线,可是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EGR发动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我国的需求~潍柴?好像潍柴用的也是博世的技术吧?既然不是自己的就不要总是对别人指手画脚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积分鼓励【重在参与,不以对错论英雄】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10-2008 22: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采用EGR那么微粒排放就会增加,如果不用DPF或者DOC来对微粒进行控制,怎么会达到欧3标准呢,我不明白重汽是怎么达到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6-10-2008 20: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的单体泵希望不大,因为实在是太难以生产了,可靠性据说在发动机车间内的一次合格率低于50%,而且大规模应用后的麻烦还没出现呢!

重汽的EGR实在是不清楚是怎么个东西,中国人咋就这么聪明呢,整出个这么样的东西,不知道到底是想糊弄老外还是糊弄自己玩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6 专业人士【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6-10-2008 20: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EGR应该是达到国III的一个好办法,机械直列泵+EGR在实验中很轻松就能达标。达到国III目前主要是使用中,高压共轨系统,还有的使用电控单体泵。单体泵国内厂家有供货的,但共轨的好象还没有国产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6 专业回复【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10-2008 01: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各位!说重汽好的肯定是重汽的!说潍柴好的肯定是潍柴的!我对重汽EGR的看法是这样的,重汽EGR在台架上是可能达到欧三的,台架实验不好过吗?不就是13个点吗!再说还有自己的鉴定中心,可是实际呢?在车上呢!我敢说在车上他们一台也不达标!不用说机械泵到欧三就是高压共轨系统他为了油耗还不一定能到欧三呢!包括潍柴的EGR呵呵不过我看楼主好象是重汽的!他说的话好象是电视上的广告词!吹什么呀!又不是不知道!谁不知道谁啊!不就是那回事嘛~~中国人永远都是这样!也正是这样中国也永远落在别人的后面!不要因为今天就放弃了明天----我的名言.醒醒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cartech8.com + 6 积分鼓励【重在参与,不以对错论英雄】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1-7-2015 15:1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5-10-2008 16: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国3技术路线都采用重汽EGR技术,会限制国内电控技术的发展,再过几年要么清一色的进口共轨系统,要么大家继续在充满废气的城市生活.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10-2008 22: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早日实行国4标准,利国利民,谁也造不了假。前提是国内的高压共轨系统早日仿制成功。哈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10-2008 22: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现在潍柴跟玉柴也有EGR的发动机了吧。不应是重汽独一家了。楼主所说的EGR省油,好像不是这么回事吧。EGR的油耗要比高压共轨的高出五个百分点。还有重汽EGR独具的跛形回家功能也说的不准确吧。好像BOSCH的系统也具有这个功能呀。总而言之,楼主所说的EGR太不接近现实,有作秀自夸之嫌。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cartech8.com + 4 积分鼓励【重在参与,不以对错论英雄】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10-2008 16: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国内的技术实力太落后了,不注重基础的研究。人力、物力、财力都跟不上。都是再抄国外的。现在发动机厂装的国三发动机,批量过得很少。我去过北京的一家发动机厂,装饰是博世的高压共轨。为了应付国家抽检,忙了好几天才勉强挑出三台发动机,最可能过的!可见中国的实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10-2008 21: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柴油机的燃油喷射系统是决定其尾气排放的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欧美和日本的重型柴油机生产厂商开发的满足欧Ⅲ法规的发动机,针对燃油喷射系统采取了多种不同结构型式的技术方案,各种方案都可以达到控制、降低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满足法规的要求。国外重型欧Ⅲ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型式主要采用电控直列泵(EIL)、电控单体泵(EUP)、电控泵喷嘴(EUI)和电控高压共轨(CRS)系统等。

      如VOLVO公司卡车的重型柴油机采用电控泵喷嘴(EUI)、Daimler Chrysler(奔驰)公司卡车的重型柴油机采用电控单体泵(EUP)和电控高压共轨系统、IVECO公司卡车的重型柴油机采用电控单体泵(EUP)和电控高压共轨、MAN公司卡车的重型柴油机采用电控高压共轨和电控直列泵加冷却EGR系统。MAN公司TGA卡车装备的D2876欧Ⅲ发动机即采用了电控直列泵加EGR技术路线,该车曾获得欧洲年度卡车荣誉称号,并在全球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目前国际上采用EGR技术的产品可以达到欧Ⅳ、欧Ⅴ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技术路线更多体现的是各制造商在满足法规限值前题下的不同发展策略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cartech8.com + 6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11-2008 19: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鉴定:重汽无非就是第二个三路,会受报应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12-2008 19: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楼 gsbz 的帖子

    其实EGR只是为了应付尾气排放达标而产生的,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国家的检测部门对EGR的检测结论也是检测达到了欧3的标准,但是不提供持续证明,就是说使用了一段时间以后什么样就不知道了,买了以后只要不使用还是欧2的标准,明显的没有高压共轨国3发动机好处多,达到了人为的对发动机的精确控制。对于高压共轨发动机则提供持续证明。
    EGR只是 在价格上有优势。并且我们要看到EGR有一个缺点,就是增加了发动机的磨损,原因是在二次循环的时候产生的硫酸,在新机器的时候还不明显,过了一年以后就能感觉出来了,在汽缸套的磨损方面就会比较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12-2008 19: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楼 micky317 的帖子

    EGR发动机对于柴油硫含量的要求很严格,超标会加速发动机的磨损,而高压共轨发动机就不那么明显,发只是对于柴油里的水含量有点要求,我们都知道柴油脱硫十分困难而脱水则容易的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12-2008 20: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康明斯国3高压共轨技术还是不错的,玉柴的单体泵次之,EGR除了成本低外,基本没有什么优势,对发动机损伤很大,不过国家现在还有国3标准的油品,所以用高压共轨和EGR都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9-11-2025 18:59 , Processed in 1.369216 second(s), 5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