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楼主: 蓝强

RPS+GD&T+车身制图 综合大讨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11-2011 21: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坐标系统rps是如何确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11-2011 21: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坐标系统rps是如何确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6-11-2011 12: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RPS与GD&T怎么混合用呢?基本概念都不一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8-11-2011 10: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还在学习中,感谢大家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7-11-2011 13: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啊,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5-2018 21:08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19-11-2011 13: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1:A1~A3是三个基准目标(Datum Target),组成了第一基准,是用三点模拟出一个平面。理论上对于刚性比较好的零件,这三个基准就已经足够了。但如果是薄板冲压件,而且零件尺寸又比较大的话,那么建议增加A4。说到底是因为零件软,自由度多,只用三个基准目标无法完全约束。你可以认为是用了多个平面来建立第一基准。大于等于三个基准目标的情况都可以这样理解。如果零件的自由度约束不够就无法完全定位,造成的结果就是测量重复性差。可以用测量重复性作为标准来决定到底要用几个基准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5-2018 21:08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19-11-2011 13: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2:如果你学过基准体系的话,应该知道其实基准体系可以想像成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分别是U/D,C/C,F/A。如果这个零件的第一基准是C/C,那么说明这个零件在车身的焊接/装配位置是立着的。你可以这样理解:第一基准建立的是三个基准平面中C/C的那一个,约束的是Y向的平移、X和Z向的转动。至于约束这三个自由度,这是第一基准必须起到的作用,不用在特地标注在图纸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5-2018 21:08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19-11-2011 13: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3:原则上都可以。不过线轮廓度的概念从理论上讲,指的是被测面上的任意一条(曲)线要素,也就是说理论上有无数条线,即使2.5mm的薄板剪边从理论上讲也是一样。不过相信大家实际检测的时候不会考虑那么多,即使标了线轮廓度,多半也是用模拟块去靠,检测一次也就结束了。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不如直接标面轮廓度,否则通俗地讲就是自欺欺人。所以,按我的习惯,一律标面轮廓度,这是我的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5-2018 21:08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19-11-2011 13: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4:这是当然的,直径符号的作用就是告诉你公差带的形状。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1 积分 +8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1 + 8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2011 21: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qindy000 发表于 31-8-2011 16:24
    你参加的是哪个公司的培训,我们是专业做尺寸工程的,有兴趣加QQ17885218,对于你的问题都是尺寸工程最基础 ...

    你是专门做尺寸工程的,那就应该回答楼主提出的那些问题呀,让我们了解一些尺寸工程最基础的东西,只有了解了最基础的东西,才能作好尺寸工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5-2018 21:08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1-2011 22: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5:这里标注垂直度非常正确,因为在建立B基准之前,整个基准体系只有面基准(A基准),相对一个平面(无穷大)只能定义垂直度,位置度无从谈起。没有意义其实只是因为很容易通过,但从理论定义上讲是完全正确的,标位置度的话从定义上讲反而是错误的。零公差说明这个垂直度的公差完全取决于尺寸的波动,当尺寸处于最大实体状态的时候公差的确是零,必须做到完美。但是一旦偏离最大实体状态,那么就可以补偿到垂直度上去。允许的公差带的确是变化的,这是最大实体状态所定义的,详细内容请学习ASME Y14.5的相关内容。但由于这是第二基准,在定义之前,零件在U/D和F/A方向上是没有自由度约束的,所以总可以检查通过。这个零垂直度的意义仅仅是告诉我们检具上定位销的尺寸因该做多少,这个例子中应该做10.0,仅此而已,所以完全不用担心要求太高,对于薄板零件来说,这根本不是质量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5-2018 21:08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1-2011 22: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6:零位置度的原理和B基准的零垂直读是一样的,仅仅用于指导检具设计,对于薄板零件来说,这根本不是质量要求。公差带变化的解释同“回答5”。如果不标注最大实体,则默认为采用独立原则,即零件的公差带与尺寸要素无关,没有补偿。检具设计的时候不能做成圆柱销,因为不存在实效状态,而应该直接找到孔的中心,比如可以伸缩的圆锥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5-2018 21:08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1-2011 22: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7:问题7和问题6相同,回答请参见回答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5-2018 21:08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1-2011 22: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en5 于 20-11-2011 23:15 编辑

    回答13:不太正确。对于现在图纸的标准,我个人理解它其实想表达的意思是U/D和F/A方向的公差要求都是1.0,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建议分开标。还有另外的一种可能,因为这是一个腰形孔,在两头有半圆的特征。对于这个特征其实不止U/D和F/A两个方向,如果向对全部方向都提出公差1.0的要求,则可以像图纸现在的标注一样,把两个方向合在一起标,但前提是在公差控制框格下要增加“BOUNDARY“,中文翻译不好,希望大家能根据上面的解释来理解这个词。至于尺寸公差,根据ASME Y14.5的内容,应该只能标10 x 20。如果一定要标清楚腰形孔的两头,需要把半径(直径)另外标注,不能混在一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5-2018 21:08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1-2011 23: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6(补充):从定义上讲,C基准的标注没有错,但它也是一个圆孔,公差带也是圆形的。这样,过定位的风险太高,对制造饿要求太高。在最大实体的情况下,两个孔的相对位置公差等于0,即使在最小实体的情况下也只有+/- 0.1的公差,个人认为很难。建议把C基准改成两方位的基准,只控制U/D。或者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给一定的位置度,比如0.1什么的,但这样做的潜在问题是检具重复性会边差,需要慎重考虑。另外一个建议是基准B使用独立原则,基准C使用最大实体原则,给0.1左右的位置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4-8-2025 01:09 , Processed in 0.367603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