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1994查看
  • 110回复

[汽油发动机] 可以这样计算空燃比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5-6-2015 18:1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19-10-2012 13: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我把发动机的喷油脉冲改了以后,自己计算空燃比提高到28。具体计算是这样的:改装前在热车泊车怠速条件下测定的脉宽=3.3ms,改装后相同条件下测定的脉宽=1.6ms。参数1:改装前目标空燃比=14.8;参数2:全程脉冲处理(无论什么情况);那么,脉冲时间减少(相应的喷油量减少)=3.3-1.6=1.7ms,站原喷油量的51.5%,目前喷油量为原来喷油量的48.5%。原设计空燃比=14.8,现在的实际空燃比=14.8/(1-0.485)=30.
    这样计算对吗?


    补充内容 (29-10-2012 11:53):
    近日去检测了空燃比,使用汽车检测站的尾气检测设备,结果LAMBDA显示和我根据脉冲宽度计算的结果不相符,LAMBDA值仍然在“1”,也就是理论空燃比。请教专家脉冲宽度改变后喷油量应该减少,为什么LAMBDA没有变化?

    补充内容 (6-11-2012 15:36):
    有一位专家看后回复我ECU中有一个“失效保护系统”,有人知道这个系统吗?请介绍一下好吗?

    补充内容 (13-11-2012 10:25):
    前几天我想到在测量一下氧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信号,判别发动机废气中氧含量,具体数据在46楼,请传感器和尾气方面的专家指导一下,问题出在哪里?
    UNIT04.BMP
    UNIT04.BMP
    
  • TA的每日心情

    25-6-2015 18:1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19-10-2012 13: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那张是处理后的,没有高跷的尾巴(电感电动势)是被我处理了;下面那张是处理前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10-2012 11: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肯定不对的,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改装的,但是发动机的基本理论我是熟悉的,正常空燃比(按照你说的条件,应该是闭环下面的空热比空燃比)肯定是1,也可以说是14.6,我估计你少考虑了一些因素,比如喷油器的流量特性等等,实际上喷油时间短了并没有使得喷油量减少,而是一致的,因此空燃比还是维持在闭环定值14.6.这些是发动机的基本理论,多看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5-6-2015 18:1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2-10-2012 10: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酷熊123 发表于 21-10-2012 11:28
    肯定不对的,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改装的,但是发动机的基本理论我是熟悉的,正常空燃比(按照你说的条件,应该 ...

    谢谢!我仔细阅读过汽油发动机的喷油量控制,所接触的资料上都明确说明喷油量是由脉冲宽度决定的。当输油管压力恒定时,脉冲宽度决定了喷油数量。输油管压力有一个控制单元,保证压力在一定区间内。如果没有改变空气流量,那么空燃比应该发生变化。你可以具体指出问题所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10-2012 12: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喷油器在不同喷油脉宽下,是否保持线性?这样算可以作为一种估计值,我个人觉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10-2012 19: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yinqing 发表于 22-10-2012 10:45
    谢谢!我仔细阅读过汽油发动机的喷油量控制,所接触的资料上都明确说明喷油量是由脉冲宽度决定的。当输油 ...

    是的,书上是没有说错,喷油脉宽决定了喷油数量。那是指在同一种喷油器,同样的油轨压力的条件下才能这么说的。比如说你的喷油器的孔径发生变化了呢?比如相同喷油压力下,一个孔径更大,一个更小,喷油时间相同,理论上哪个喷油更多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10-2012 20: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所谓的"相同条件下"是指什么呢?
    比如你的怠速进气量是否一样?怠速转速是否变化?稳定怠速点火角是否一致?这些参数的任一个发生变化则进气量都会改变,那空燃比一定与你计算的不一样。
    另一种情况,假如你以上参数都能保证一致,你控制空燃比变稀则扭矩必然下降,怠速中要维持相同的转速就必须改变进气量,所以你无法保证进气量与转速“在相同条件下”。
    前面的是在开环情况下,假如进入了闭环控制,则空燃比维持在1,你的喷油减少则必然地进气量减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5-6-2015 18:1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3-10-2012 09: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酷熊123 发表于 22-10-2012 19:25
    是的,书上是没有说错,喷油脉宽决定了喷油数量。那是指在同一种喷油器,同样的油轨压力的条件下才能这么 ...

    可能没有说清楚,我只是改变了“喷油脉冲的宽度”,其他条件没有改变。我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理论上我已经降低了50%的喷油量,实际行驶中耗油量并没有下降的很多,纠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5-6-2015 18:1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3-10-2012 09: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cpxie 发表于 22-10-2012 20:08
    请问所谓的"相同条件下"是指什么呢?
    比如你的怠速进气量是否一样?怠速转速是否变化?稳定怠速点火角是否 ...

    谢谢!你说的比较靠谱!进气量我没有检测过,点火提前角向后退了,在0°左右,正常时应该在8°-16°。看来我有必要测定一下空燃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5-6-2015 18:1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3-10-2012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cpxie 发表于 22-10-2012 20:08
    请问所谓的"相同条件下"是指什么呢?
    比如你的怠速进气量是否一样?怠速转速是否变化?稳定怠速点火角是否 ...

    我有考虑了一下,有两个问题请你解释一下:1、节气门在“泊车怠速”状态下的调节幅度有多大?我将脉冲宽度减少了50%,此时的进气量会相应减少50%?是哪一个传感器提供的信号?什么信号?2、“闭环控制”是指氧传感器组成的“闭环反馈”吗?我在帖子中没有交代清楚,我已经把氧传感器信号“固化”了,就是说信号被固化成一个固定值,无论尾气中氧含量有多高,ECU都是接受到一个氧含量“低到一定程度”的固定值,这样的空燃比理论上讲不再是“1”了。这样认识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10-2012 17: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yinqing 发表于 23-10-2012 11:11
    我有考虑了一下,有两个问题请你解释一下:1、节气门在“泊车怠速”状态下的调节幅度有多大?我将脉冲宽度 ...

    其实我很疑惑你做这些工作的目的,我感觉你有好些操作都不符合逻辑,你去把氧传感器的信号固化等工作要产生什么意义呢?为什么你要去纠结空燃比的算法呢?你去做这些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降油耗么?如果你是人为的去固化到氧传感器认为当前混合气是浓的状态,那么理论上闭环反馈会减稀当前空燃比,然后达到调节的限值,直到无法进行调节为止,这样做不符合理论的,因为你这样做实际混合气肯定越来越稀,不再是1,但是听你说你能正常驾驶,那就矛盾了。
    泊车怠速调节主要是根据目标转速来确定,当前转速低于目标转速,点火角会增大,节气门开度会变大,以增大扭矩,调节幅度可标定,但有限值。反之亦然。
    进气量决定喷油量,不是喷油量决定进气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10-2012 17: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yinqing 发表于 23-10-2012 11:11
    我有考虑了一下,有两个问题请你解释一下:1、节气门在“泊车怠速”状态下的调节幅度有多大?我将脉冲宽度 ...

    你固化了前氧信号,那肯定亮灯了,那就没有闭环控制,只有开环控制,开环控制那就要看你的系统是什么了,一般是通过进气量 算出喷油量,你ECU数据没动过的话,目标空燃比还是1的,主机厂的标定数据里设定的值就是1, 我不知道你是如何改的喷油脉宽,不知道你的流量特性是否一样,按照理解,你的喷油总量应该是没有变化的,要不然你怎么能稳定怠速,这样改我感觉比较危险啊,会把催化器搞坏不。都没有闭环控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5-6-2015 18:1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4-10-2012 10: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灰色头像 发表于 23-10-2012 17:31
    你固化了前氧信号,那肯定亮灯了,那就没有闭环控制,只有开环控制,开环控制那就要看你的系统是什么了, ...

    刚开始是这样,警示灯亮了,每次我都去“消故障码”,故障码是中提示“混合气过浓”,但是在1W公里左右警示灯不再亮了,我也没有去管。好像我曾经告诉过你,我做了一个稀薄燃烧系统,需要把过量系数调高,现在算下来接近2了,车能正常行驶,动力好了、节油了、排放低了。我肯定“破坏”了以前的系统,尤其是空燃比的调节系统,不过没有人相信这一点。其实,系统是人做的,根据需要“调整”一下是可以的。大家始终“顾虑”尾气排放,把“理论空燃比”作为“金标准”,其实理论空燃比只是一个“条件标准”,当空燃比>20,氮氧化物的产生自然就减少了。我没有条件做实验来观察三元催化器前后的氮氧化物水平,所以我说氮氧化物长生减少的根据是理论推测+检测结果。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QQ给我留言,我的Q号:11458667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5-6-2015 18:1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4-10-2012 10: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酷熊123 发表于 23-10-2012 17:50
    其实我很疑惑你做这些工作的目的,我感觉你有好些操作都不符合逻辑,你去把氧传感器的信号固化等工作要产 ...

    完全同意你的观点。我做了一个稀薄燃烧系统,需要稀混合气。我首先在ECU的喷油输出控制线上装了一个插件(芯片),将喷油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缩减”了一定比例,但是信号不稳。考虑到氧传感器对空燃比的调节范围达到20%左右,也就是我把混合气调稀了,氧传感器就把它调回来,所以我要“固化”氧传感器,让它“不反应”,或者按照我的要求反应。11楼说道警示灯会亮的问题我曾经遇到过。我做的这个系统是“3G稀燃系统”,这个系统建立在高压缩比、高空燃比的基础上,所以调高空燃比是必要条件之一。改装这个系统后,整个发动机的性能提升应该是“质变”的,基本使提高动力、降低耗油量和低尾气污染物达到了统一。我改装的是瑞虎3/1.6L的ACTECO481发动机,举个例子,我用五档在“行车怠速”条件下行驶,如果道路基本平,可以在35km/h的速度/750转的条件下把油箱跑干也不会熄火。如果你有兴趣深入讨论,在Q上留言,我的Q号:11548667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4-10-2012 13: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yinqing 发表于 24-10-2012 10:29
    刚开始是这样,警示灯亮了,每次我都去“消故障码”,故障码是中提示“混合气过浓”,但是在1W公里左右警 ...

    空燃比大于20 NOX 会减少???  稀薄燃烧都要做NOX催化器去减少Nox产生 ,我始终无法理解你是如何检测到NOX 排放减少的,你用的什么设备哦?你原机排放多少啊?你这么稀的混合气能正常行驶,急减速的时候会不会熄火啊???尾气排放肯定顾虑啊,有国标啊,如果不顾虑排放,那排放标定做什么呢?对吧,希望和你继续交流。以前也跟你交流过,但后来我又想了下,你做的实验比较片面,因为并没有做过三高,还有低温实验,也不知道能不能过排放法规,对油品的适应性咋样,我觉得以你一个人的力量去推动这些实验投入太大了,我就是无法知道你是如何在这么稀的混合气条件下还能稳定燃烧,难道你提高了压缩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5-8-2025 06:22 , Processed in 0.525322 second(s), 5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