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楼主: yinqing

[汽油发动机] 可以这样计算空燃比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15-6-2015 10:4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7-1-2014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邹小松 于 7-1-2014 21:03 编辑
    yinqing 发表于 6-1-2014 10:39
    你的看法和湖北汽车学院一位教授的观点很接近,一汽研的一位技术主管也有类似的观点。我有一种说不 ...


    呵呵,可能是我们都是被教育和传统毒害了的人吧,没办法接受你的这些思想。不过你也未完全明白我的意思。我说你不了解主机厂和整车厂,是因为我觉得不知道在整车匹配时,整车厂主要参考发动机的什么指标。最起码,你说你设计或者改装的发动机好,你花了那么多钱去跑道路试验,为什么不做一个发动机的万有特性呢?要知道一台发动机的万有特性是最重要也是最能评价一台发动机优劣的指标。而做万有特性的时候一样还可以测量发动机原始排放值。我相信,如果你能拿出这一套东西出来(当然,首先你的发动机必须是优秀的),马上会有整车厂或者主机厂找你合作。还有,我说排放你的设计不一定就好,因为整车过排放法规时,70%以上的排放物是在水温低于40°C时就产生了的,也就是说,整车厂只关注冷启动1分钟之内的汽车排放,而你的宣传一直在说热机时的排放,谁都不感兴趣,就算是零排放整车厂也不会太关心,因为他们不知道冷启动1分钟内的排放情况到底如何。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2 积分 +1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 1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0-6-2015 22:0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7-1-2014 22: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唉,看你们争论了这么久,说发动机稀薄燃烧了、压缩比提高了、燃烧稳定了、油耗降低了、排放减少了、水温变低了,啪啦啪啦一堆,竟然还扯到油分子密度,
    找了半天,就是没有看到一张令人说服的图表或者数据。再者,你的检测设备太落后、精度不够,手段也太少,发动机开发不是你这样玩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5-6-2015 18:1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8-1-2014 09: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lzh1056 发表于 7-1-2014 22:18
    唉,看你们争论了这么久,说发动机稀薄燃烧了、压缩比提高了、燃烧稳定了、油耗降低了、排放减少了、水温变 ...

    呵呵!拿结果出来比一下?发动机的最终体现是在路上开的汽车,不是实验室里的游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5-6-2015 18:1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8-1-2014 11: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nqing 于 8-1-2014 11:10 编辑
    邹小松 发表于 7-1-2014 21:00
    呵呵,可能是我们都是被教育和传统毒害了的人吧,没办法接受你的这些思想。不过你也未完全明白我的意思 ...


    当然,你说的情况代表了目前国内发动机研发和生产的现状。
    就你现在这个问题而言,我的系统刚好给出了一个解决途径。控制发动机温度不仅仅指热车状态下的温度控制,也包括了冷启动状态下的温度控制问题。加浓喷油是造成排放过高的原因所在,至少我们可以找到几个直接原因:1、低温导致汽油扩散性下降;2、进气管低温造成环境温度低不利于油气混合和附在气门背面的油滴挥发汽化;3、气缸壁低温增加了油分子附着增加降低了混合气浓度...。考虑到驾驶方便性,也许有些因素无法解决,但是还是有可能在提高冷启动一次成功率的同时降低喷油量,进而降低排放。
    你说的其它问题只是泛泛而谈。对于一家具有先进技术的主机厂至少应该对技术有着敏感性,如果只会看万象图,那对自己要求也太低了。国内做发动机的谁不会看万有特性图?可是国内的汽车技术现状说明专家们有多少技术认知度?我们总不能让大家驾驶“万有特性图”满街跑吧?最后还是要看发动机的实际性能。
    也许专家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更擅长的是教学,把现有理论教给学生,没有多少研发评判能力。一说到技术就说没兴趣,搞懂发动机技术没有?如果懂了,为什么设计不出高性能发动机?还是不懂!还谈什么兴趣?只有对技术信息保持高度的兴趣才有可能设计出好的发动机。
    你推荐的压缩比网页中最前卫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有多少专家对数据分析过?
    萨博SVC发动机,排量1.6L,5缸、缸径68mm、行程88mm、压缩比变化8:1-14:1,综合耗油量降低30%。
    单缸容积=319.4ml;缸径/行程=0.77;
    当压缩比=8:1时,燃烧室容积=45.6ml;当压缩比=14:1时,燃烧室容积=24.6ml。燃烧室容积变化接近50%。
    问题1:可变技术的实现,使燃烧室的容积变化50%是一个很大的范围,无论是2气门设计或者4气门设计,燃烧室顶部空间的利用率都会有影响,底部的活塞是游离部件,很难实现体积变化,所以燃烧室高度变化是最可能实现的途径之一。对于燃烧室高度可变,至少有一种以上的设计方案。文中提到的楔形模块就是之一;2、压缩比变化分级,每个分级对应的工况?3、变化指令至少和转速与负载相关,所以需要相应电控设计。4、燃烧控制,问了保证在所有压缩比条件下的燃烧实现,进气量和压缩比之间有一个固定参数,实现这一点的参数正好是我提到的混合气中油分子密度,只要保证密度一致,燃烧特征就保持一致,区别是输出的能量不同。5、实现成本,至少含有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具体到一台发动机上需要多少钱?6、文中没有给出降低耗油量30%的比较指标是多少,如果用热效率更容易理解。
    如果大家对一个新的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认识到行驶在路上的汽车的动力、耗油量、排放才是发动机研发人员最求的终极目标,还会对散落在民间大量技术信息表现出没有一点底气一句“没兴趣”?中国汽车还会在这么大的市场面前所在角落里向几个低收入群体兜售?作为国产发动机的技术人员、专家学者羞不羞?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5 积分 +2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5 + 2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0-6-2015 22:0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8-1-2014 11:36: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本事把改装前后的外特性、万有特性图放上来,这是你改动发动机最直接的体现。不要跟我扯什么道路驾驶的油耗,那是整车的油耗,牵扯到的不只有发动机,跟路况、驾驶习惯都有关系。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5-6-2015 18:1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8-1-2014 13: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lzh1056 发表于 8-1-2014 11:36
    有本事把改装前后的外特性、万有特性图放上来,这是你改动发动机最直接的体现。不要跟我扯什么道路驾驶的油 ...

    这和本事没关系,是经济问题。万有特性图也是为整车油耗服务的。我把综合油耗8.8L(厂家说明书注明的)SUV改装到行驶了4万公里的平均油耗只有6.5L(长途行驶为总里程的26-27%)还不说明问题?
    发动机技术等于万有特性,是为汽车行驶服务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0-6-2015 22:0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8-1-2014 13:38: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8.8降到6.5就可以说明问题了?你果然想的还是太简单。我说我还能从8.8降到5.5呢,你信不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5-6-2015 18:1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8-1-2014 15: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lzh1056 发表于 8-1-2014 13:38
    8.8降到6.5就可以说明问题了?你果然想的还是太简单。我说我还能从8.8降到5.5呢,你信不信?

    不必用信不信来讨论问题,这样争没意义。你如果能说服你们企业的决策人,指定一款你们企业生产的汽车,车钱和改装费用全部由我承担,大家只要讨论:1、比较指标包括哪些?2、指定用什么设备检测,3、性能检测的标准线,4、请谁来做第三方?5、达到标准你们企业如何做?
    如果你说不动,只当你在帮我顶贴。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5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0-6-2015 22:0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8-1-2014 15:41: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所谓的''新''技术就还没达到说服人的程度,所以你也不用激将别人。看你也弄了好久了,为什么车企、发动机厂不搭理你,教授说你的有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这些东西本身就有问题,胡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15-6-2015 10:4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8-1-2014 20: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yinqing 发表于 8-1-2014 11:02
    当然,你说的情况代表了目前国内发动机研发和生产的现状。
    就你现在这个问题而言,我的系统刚好给出了 ...

    呵呵,你还别说,考察一个发动机性能如何,就只看含排放的外特性和万有特性。而做车首先是做发动机,因此,没有好的发动机就做不出好的车,我想这也是你致力于发动机理论研究的原因。由于你的贴中强调的是发动机设计,因此不会有人在意的呢整车性能,因为一台发动机设计的好不好,省不省油,只能通过万有特性看出来(看各个工况的比油耗KW/G),和整车油耗没有必然的联系。不是我们对你的技术没兴趣,如果没有兴趣,也不会和你说那么多,只是你给的资料真的没有说服力,你说服不了一个技术人,技术人又如何说服企业领导来投资你的项目,要知道这是要钱的,不是说搞就能搞起来的。如果你觉得你给的信息真有说服力的话,你大可以申请专利和发表论文,这样,关注你的人会更多,找你合作的人应该也会有。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8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5-6-2015 18:1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9-1-2014 11: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nqing 于 9-1-2014 11:45 编辑
    邹小松 发表于 8-1-2014 20:04
    呵呵,你还别说,考察一个发动机性能如何,就只看含排放的外特性和万有特性。而做车首先是做发动机,因此 ...


    这是你目前的认知水平。
    没有人驾驶发动机,只有人驾驶汽车。王建昕教授约我谈过,谈技术涉及经济利益,聊天吧耽误时间。
    上汽和一家汽车学院内燃机实验室也同意过去做台架试验,附加条件是不保证技术人员可能泄露技术机密。美国福特公司在网站上也公布了对技术机密泄露属于工程师个人行为,公司无法律责任。
    当然,我目前的技术还不完整,至少对改装后的发动机还需要进行一次重新标定,还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调整。我只是本着碰运气的想法在网上发发消息,就像你说的没有多少实质性资料,更多的是一些汽车行驶结果。如果尹同跃、李书福要听实质的,没问题,至少他们可以决定是否引进技术。对于网友,我只能和你谈到这个程度。
    你说得对,国内企业依赖于你们这些技术人员,你们有你们的判定标准,所以我几乎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即使AVL和FEV在国内也只是以销售为主,把三流技术推销给你们,他们肯定会把各种图表数据准备好,满足你们的要求。或者说他们会很认真地教给你们怎么判断发动机的标准,可你们为什么拿不出好的发动机设计?原因很多。奇瑞买了AVL的设计,我推算是1.8L的,自己“研发”出1.6L、2.0L和2.4L的,同一个基本设计改了行程和缸径就改变了排量,结果是在相同整备质量的整车上使用的情况只有1.8L的耗油量和输出功率最合理,其它的都让消费者诟病。当然这个设计有着致命的缺陷,所以我说是三流的。我的改装使原来最耗油的1.6L达到了现在1.6DVVT的耗油水平,作为VVT系列的动力差问题变成了动力强。
    你坚持你的判断没问题、国内企业坚持这个判断标准也没问题,只要坚持的结果是为你的企业研发出性能优质的发动机,让你的企业生产的汽车销量不断攀升,让驾驶汽车的消费者对你研发的发动机满意就说明你坚持的判断标准没有问题。我还是这个观点,工程师是在为消费者服务,你所做的各种图表也是在为消费者服务,判断设计的最终方式就是消费者在驾驶装载你设计的发动机的汽车是否满意。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5 积分 +15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5 + 15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0-6-2015 22:0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9-1-2014 12:35: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半路出家的发动机狂热爱好者,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发现自己对发动机的改装可以让整车油耗降低26%(从8.8到6.5,到目前为止还没说服任何车企、教授)。就开始大肆地吹嘘自己的技术,批判国内发动机为三流技术,技术人员,教授,专家没有眼光,而他却拿不出实质性的论点、论据来,这样的帖子有什么讨论意义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9-1-2014 17: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是一个基层的工作人员,不过觉得这个帖子很精彩。中国汽车业需要楼主这样的人,希望楼主在经济允许的情况能继续自己的探索,可能若干年后证明了你观点是错误的,但是更有可能其中的某一个观点会成为自主品牌一启示。另外我觉得这个帖子已经带点火药味了,搞技术的都是这样,固执与执着,很难被其他观点改变,各位加油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5-6-2015 18:1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9-1-2014 17: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lzh1056 发表于 9-1-2014 12:35
    一个半路出家的发动机狂热爱好者,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发现自己对发动机的改装可以让整车油耗降低26%(从8 ...

    你到底是哪路神?一句实际的没有,又没有能力接招,还要看核心数据?
    厂家的8.8L是工信部定点实验室整车台架试验跑出来的数据,冷启动开始120s跑完20公里。我的6.5L是改装后行驶了3万8千多公里的平均耗油量。数据来源不同,不能说下降了26%,只能说比他的数据低26%。
    如果你真的好奇,拿出行动来说服老总对赌一把,你们企业不会有损失。至于你要的图,太假了,可以做台架,也可以买一份报告,有多少意义?
    只有大家约定一个型号的发动机、约定检测机构、方法、设备、标准、在第三方监督的条件下进行才有意义。
    多少流技术不重要,发动机好和车好才重要。如果你服务的车企或院校真的是一流的,介绍一下代表性的发动机或者车型更有说服力。
    稍安勿躁。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2 积分 +7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 7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0-6-2015 22:0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13-1-2014 09:06: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笑死人了,看个发动机外特性或者万有特性图竟然被说成要看核心数据。发动机最基本的工作曲线都没有,这样讨论下去还真是没有意义,我就此打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5-8-2025 10:44 , Processed in 1.645140 second(s), 5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