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楼主: philosoph

[讨论] 发动机的核心技术在哪?为什么发动机会这么难造呢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8-2012 1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材料没有国外的好呀,另外有一些好的厂家都不愿意和中国人合作,我们经常就遇到这样的情况,有钱别人也不帮你做,这也是导致我们的发动机与世界领先的发动机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8-2012 11: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en,主要受ECU 限制,,以及电控装置的限制,,以及发动机各零件的精密程度!
零件的精密程度主要受加工设备的影响,,向国外的设备,我记得德国吧好像,,那设备基本上是自由度比国内的高很多!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5-1-2018 09:1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31-8-2012 08: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现在国内几乎所有的发动机电控系统都是采用国外的,所以就撇开不说了,我觉得纯国产的发动机主要缺陷在于2点:
    1,发动机的整体布置。我在大柴的展厅里看见过道依茨的发动机和原来大柴的发动机。道依茨的发动机结构特别紧凑但是又不拥挤,感觉就像艺术品,反观原来大柴的机子,结构那叫个松散啊,就像一串葡萄掉了好多颗似的。
    2,发动机的稳定性。这里的稳定性主要是指发动机在运转时的发动机状态的稳定。我曾有过用宝来的发动机与东方之子发动机的试验对比。那差距啊,一言难尽。而且宝来的发动机还不全是进口的。如果是纯进口的话,那差距,不敢想象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5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9-2012 15: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制造发动机的茫然不亚于普通人看待CPU的茫然,我们根本不知道一款发动机设计的时候在确定排量、气缸排列这些基本的东西后材料的加工尺寸余量,厚度,材料处理工艺及发动机缸体内部燃烧气流形状,燃烧状态,材料的受力情况等各方面的东西,在结合现在的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复杂和国内企业对控制元件的空白,在没有一定数据积累和实践的基础上都是空谈,中国的动机不行,关键就是材料和工艺的落后。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6-6-2015 10:1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2-9-2012 15: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工工艺,精度还有ECU标定上面比较落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9-2012 21: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我们还是不理解发动机,也许做某个零件,附件会很好,可是装配成整机就不是那么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12-2020 18:1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6-9-2012 22: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1、材料(冶炼技术和加工技术)
    2、ECU(电控单元的控制逻辑和微处理器制造)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19-1-2016 21:0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3-11-2012 22: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以为 首先是 生产工艺太差 以柴油机 高压共轨来说 潍柴ECU已经批量投产 但我们连共轨系统的个关键部件 都无法实现批量生产   其次 我们缺乏海外企业的 大量研究生产经验  也就是相关数据 毕竟我们起步晚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12-2012 16: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jiangmiao1210 发表于 27-6-2009 21:53
    ecu  全称是什么

    电子控制单元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12-2012 16: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torcy 发表于 20-10-2009 02:55
    任何一件事情要想做好,都与精细的工作方法及长期的经验积累密不可分。
    经过在AVL学习了几个月后,有了以上 ...

    “我们可以理解一个电脑程序会发生问题,但我们不能接受一个发动机的控制程序发生问题,因为这不是一个软件的问题,关系到一企业的发展。十分认同这句话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2018 18:3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31-12-2012 15: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mqz89 发表于 8-9-2008 14:11
    发动机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较复杂的机器,其核心技术涉及到各个领域;发动机的制造水平高低能反映出一个国 ...

    很同意你的观点,应该不止ECU这一项那么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7-1-2013 19: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说实在是相通的,基本的原理加上各种精妙的机械控制和电子控制设计。说到底,是工程积累多少的问题。国外发动机先进,是因为技术应用和材料、制造工艺等积累很雄厚,那也是经过了百年以上才到现在这个程度。话说回来,现在如果给你足够的财源、人力、材料、设备和较高的制造工艺,你就马不停蹄地设计、生产制造试验,再改进设计;如此往复,只要时间足够,你一定可以赶上。问题就在于,一没时间,二没好的工业基础(材料、加工制造工艺、以及国内的质量管理控制的落后),三很少有人在发动机研发上大量投入,所以,目前很难!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6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8-1-2013 14: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谈阔论指手画脚的人太多
    埋头研究的人太少

    中国谚语:要做事儿先做人
    这句话对技术的伤害太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4-12-2018 22:12
  • 签到天数: 55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13-10-2013 11: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我的国家不是很重视发动机的基础研究和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7-2015 13: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7-10-2013 17: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之后  感觉差距是很大啊。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关键是政府要大力支持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5-7-2025 07:34 , Processed in 0.256782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