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楼主: 初中生

[发动机标定] 为什么空燃比越稀,排温越高呢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7-2011 19: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楼的解释有问题吧,应该是空燃比越稀,燃烧越缓慢,以致在排气冲程还有可燃气体在燃烧,整个做功过程缸内压力低,燃料转换为功的能量少,排放气体的温度自然要高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7-2011 16: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初中生 的帖子

       开环状态下,空燃比稀,容易导致混合气后燃,尾气在排气管进行燃烧,排温升高,还会损坏三元催化;
       闭环状态下,有空燃比修正,空燃比稀,喷油就会增加,使空燃比始终保持在理论空燃比附近,当然需要动力加浓的话,喷油会更多,喷油越多,燃烧时的热量也就越多,同时尾气中含有不充分燃烧的混合气也就越多并在排气管自燃,排气温度自燃会偏高。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7-7-2011 10: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空燃比和点火角都可以直接影响排温。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1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4-7-2011 00: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空燃比稀,也就是空气多,意味着氧气比较多,也就是富氧状态,那么燃烧后在排气侧剩余的氧气会跟废气中的CO发生反应,进一步释放热量,因此排温升高。而空燃比弄时,情况则刚好反过来,同时未燃烧的汽油在排气侧还会蒸发,并带走一定热量,因此排温降低。
至于点火角的影响,可以从燃烧速率上进行分析,则很容易就理解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7-5-2016 21:25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19-8-2011 05: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见解 排温的高低与多种因素相关,
             点火角是要匹配后比较选择的,不一定转速越高点火角越大,不同的发动机在相同的转速和负荷里面点火角也是不同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6-4-2018 09:5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18-8-2011 16: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认同后燃期增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8-2011 06: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知道配德尔福DCM3.1版的ECU的线束编号(主要是江铃全顺车JX493LZQ3发动机),我急需要这个线束来调试发动机试验台位呀。如果有知道哪儿有货,请QQ我, QQ:191815986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8-2011 13: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对于低速而言,高速时转过相同角度的曲轴转角的时间将会缩短,这对实际的喷油量将会形成影响,适当加大提前角可以弥补部分影响,这应该是加大提前角原因之一,个人愚见,欢迎指教!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8-2011 0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搞过天然气发动机的标定,排 温就是靠LAMBDA和点火提前角控制,不是LAMBDA越稀越高,稀了只会降低排 温,再稀就要失火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8-2011 10: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空燃比稀是个什么概念?
    我只知道些内燃机理论
    理论空燃比为14.7,此时过量空气系数为1,混气稀时过量空气系数>1也就是实际用的空气比较理理论燃烧时用的空气量多。
    当过量空气系数1.3~1.4时,此时火焰传播速度低是火焰传播速度的一个下限;也就是一般的内燃机说在这种稀混合气时,燃烧速度慢,就会导致楼主说的第一种情。
    其实稀薄燃烧是一种好技术,很多节能减排也在采用这种技术,但不是所有工况都是稀薄燃烧,高负荷时也会加浓。一般采用稀薄燃烧的都会适当加大压缩比,燃油喷射压力等方法,而且使混合气在某些工况下达到一个极致。

    第二个问题:转速越高,点火提前角越大。
    还是要说到点火与燃烧的问题,因为火花塞点火,需要时间,燃烧又分为着火延迟期、速燃期、后燃期。最终于控制目的还是为了让燃烧生产膨胀最大压力出在上止点附,有理论推荐是在上止点后12~15度。回到话题,为此,转速加快时也就是说单位转角所用时间减短了,而点火燃烧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要让其点火燃烧并让最大压力点在上止点附近就只有在标定时,适当加大点火提前角,比低转速时,适当提前让火花塞跳火。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1 积分 +6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1 + 6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8-2011 10: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火提前角大就是先点火,转速越高活塞上下运动时间越短,如果完全燃烧时间不变为了充分燃烧混合气所以必须提前点火,点火提前角就打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9-2011 21: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1,空燃比过稀,排温过高是因为废气中的CO2,CO含量过少,而在一般气体中CO2和CO的比热容比较大,相同量的热量温度上升不多。这个可以从燃烧的化学反应中找到依据。因为一般想要降低排温,会使空燃比保持在0.8 ~ 0.9左右,以保证尾气中有足量的COx,达到降低排温的目的。
    2,点火提前角反映的是点火准备时间的长短。而在高转速下,相同的角度转过的时间很短,故相同的时间则会需要更大的提前角度。另外,高转速下,点火比较频繁,点火线圈能量会产生充能不足现象。故增大点火提前角以保证点火。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7-10-2011 16: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空燃比越稀,即空气与汽油比值>1,多余氧气抑制还原反应促进氧化反应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1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9-11-2011 22: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forland2008 发表于 7-10-2010 22:54
    空然比理论值为14.7:1  就是控制的质量与燃油质量的比值   燃油多了空然比就会变稀呗  发动机气缸内的燃烧也 ...

    这回答太经典,有没有顶起得的?~~O(∩_∩)O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8-11-2011 23: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嘛,大家自由灌水,多多交流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0-7-2025 02:08 , Processed in 2.241120 second(s), 5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